一早八點,剛用完早餐,我們的年輕健行嚮導,小名叫做Nay Linn,頭戴著緬式風格的斗笠、穿著淡褐色撣族傳統長褲、揹著已經用針線修補過好幾個地方的舊背包、黝黑的臉龐上帶著青澀的微笑,準時出現在我們所住的Hotel門口。
確認一切都準備好之後,我們戴上前幾天才在市場買的斗笠、揹上背包,跟隨嚮導的腳步,開始了我們這趟徒步從格勞(Kalaw)到茵萊湖(Inle Lake),為期三天兩夜,穿梭在緬甸最大邦-撣邦(San State)山林田野間的健行。
這趟健行總共約六十公里,第一天我們大約要走上二十二公里,路程不算艱難,但在緬甸的大太陽底下走個一整天也是需要一些耐力。
格勞附近山區,是一片被松樹所覆蓋的大地。所以在格勞鎮上,到處都可以看見用松樹(Pine)命名的旅館、餐館、商店……等。
我們往南走出了格勞小鎮之後,開始鑽進了松樹林中的小徑。一路上,常常可以看見某些地方正冒著煙、松樹的樹幹正著火延燒著,這都是當地人放火燒的。
這片松林對當地人而言相當重要,是生活當中的一部份,燒完了的松樹是為了讓這片滋養他們的土地更肥沃。在緬甸瓦斯普遍還不普及,更別說是住在偏遠山區部落裡的人們,根本沒有瓦斯。家中煮飯通常都要燒柴的他們來說,松樹的枝葉便成了生活當中的必需品。 嚮導Nay Linn是從小在格勞長大的在地人,即使他還很年輕,不過他認真好學,對於家鄉這片土地上的一切種種都有研究,不僅告訴了許多我們不懂的知識,往往也可以回答我們好奇所問的問題。一路上,我們也互相學習對方的語言,一邊講、一邊問、一邊慢慢往前走……
走出了松林,沿著山谷間梯田旁的小徑越過了一片綠油油的梯田之後,我們來到了另一個對當地人而言相當重要的山中湖泊。
這個湖泊是格勞和附近許多小鎮及村子的水源來源,是生活的命脈。我們一行人,席地而坐在湖邊休息,看著湖裡藍色天空和松樹林的倒影,吃著零食補充體力、吹著從湖面另一頭飄過來的微風,衣服上原本濕透的汗水不知不覺就被吹乾了。
休息過後,我們繼續上路,再度進到四周都是松林的小徑裡穿梭。
翻過了一座小山丘,小徑漸漸變寬,我們走到了一條會有摩托車出現,然後揚起塵塵沙土的的沙石路上,然後,眼前的視野開始越來越廣、可以看得越來越遠,我們正往一座小山的山頂上走去。
這座山的山頂是我們今天吃中餐的地方,山頂上有一間餐廳,名副其實名字就叫做View Point。
緬甸的族群很多元,至今仍有許多早期因為戰亂或其他因素遷徙而來的印度及尼泊爾後裔,而這間餐廳的主人即是印度與尼泊爾裔。
山頂上的餐廳其實很簡陋,或者說其實只是他們的住家,住家旁有幾個簡單用木頭和茅草搭起來的小涼亭,也就是招待客人用餐的地方。不管坐在哪一個涼亭,眼前居高臨下的景色都令人心曠神怡。
吹著涼風、望著山巒的同時,女主人端上了用鐵盤裝著的印度烤餅-洽帕提(Chapati)。用手撕開、沾上咖哩直接送進嘴裡真是過癮,就像在台灣早餐店裡,用手撕著饅頭、沾豆漿吃那種享受簡單食物美味的滿足感,這才是真正的人間美味。
尼泊爾裔主人在我們吃飯時和我們聊天,知道我們從台灣來,笑說他們目前在用的太陽能板是Made in Taiwan,而且還堅固又耐用。
他們在山頂上養著牛、羊、雞,住著簡陋的小屋子,電力靠小小的太陽能板發電,裝幫浦從湖裡打水取用,過著自給自足的簡單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