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台灣第一大城的台南,留下的不只古蹟,七、八十年前最新潮的和洋建築至今風韻猶存,並且在這一波老屋浪潮中成為新寵。民權路商業區、孔廟區、西門路老城區、五條港運河區串起台南從陸路到水路的繁華歲月,也圈出台南文藝復興的據點:最繁華的商業中心也就是現在民權路一帶,台南老百貨洋樓如今變身新時代藝術展場;身負文化傳承使命的孔廟旁,文創人陸續進駐;小西門圓環邊象徵富貴人家的連棟建築成了旅行咖啡館;循著昔日繁華的老城區一路往商船繁密的五條港運河前進,熱鬧的正興街一帶展現新庶民文化,有順應季節食材的米食堂、立食霜淇淋店、佔據古厝一角的咖啡民宿……。 旅行主題咖啡館 小西門時光驛棧 小西門圓環旁的「蘇家五連厝?,即使在老宅林立的台南都算是少見的經典和洋建築,立面完整的五連厝不僅面積廣,順著圓環呈現的微妙弧度更顯它的特別。洗石子建材決定了建築沉穩的灰色調,歐式列柱撐起長廊,二樓向外推出一個個小陽台,最上方嵌著石雕的「蘇」字像是為它做歲月的見證。這裡長期都作為商業空間使用,左半邊是美髮沙龍,右半邊開過燒烤店、酒吧;想像人聲鼎沸、燈紅酒綠的景象出現在優雅的巴洛克建築裡,又是打破經驗值的衝突美感。現在這裡是「小西門時光驛棧」,店主愛旅行、愛蒐集紀念品,因此打造成以旅行為主題的咖啡館,還請出九五高齡的阿嬤傳授私房咖哩飯,成了人氣餐點。 文創進駐老洋房 蘑菇台南孔廟店 2003年「蘑菇」品牌誕生,在一波文創產業興起之際,蘑菇可算是先驅者。從T恤、帆布袋包、天然染服飾、紙製品等生活產品的設計販售開始,漸漸地包括織布、染色、版型等步驟都親自挑選訂製,創造出百分百有機棉T、獨特色彩14盎司粗帆布等特製商品。也因為想要分享生活大小事,而有了獨立刊物《蘑菇手帖》季刊,現在甚至在書店發行販售。自嘲「不安於室」的蘑菇一步步完成更多夢想,而他們的腳步終於在2012年中來到台南。 「找點之初就希望店面外有一片綠意,孔廟對面這個位置正符合條件。」店長李憲嘉這麼說。於是,台南這六十年代三層樓老洋房,成了蘑菇踏出台北市的第一個據點。不同於台北中山店的招牌小到幾乎找不到,孔廟店招牌在白色條紋上壓著綠色大字,「其實只是為了遮住安裝在戶外牆上的冷氣」店長笑著聊起這個意外。不過,來到台南的蘑菇很懂得運用房子原本的元素,拆除裝潢的木板牆露出原始的磨石子牆面,再配合磨石子的綠橘色系設定色調。二樓因需要較大的展示空間打掉了隔間,但仔細看,商品陳列台竟然是一扇拆掉的門板,還有刨除表面油漆、呈現原始木色的老中藥櫃變身成商品櫃,悄悄地,磨菇把許多因地制宜的巧思融入細節,讓呼吸台南空氣的磨菇長出自己的樣子。 立食散步甜食 蜷尾家甘味处 這個小小的、沒有座位的店面,室內只有五坪大小,從前是間柑仔店,後來屋主第三代開過理髮廳、賣過綠豆湯,在2012年蜷尾家開張之前租給「lingo關東煮」。「老房子住起來不舒適,自然就改作商業空間」綽號光頭的老闆很務實的看待老屋現象,他不賣老屋空間、賣的是帶給小孩子那種買到喜歡東西的滿足感,光頭聊起他決定賣冰的想法:「我自己愛吃冰,冰是很適合散步吃的食物,從小孩到大人都愛。」沒有做過冰的他,帶著從零開始的決心,洋洋灑灑列出50種想做的口味,不到一年已完成40種,包括意想不到的醬油、味噌霜淇淋。為了每種口味,他會去尋找專門的食材來源,像是屏東阿嬤的杏仁、芝麻、台灣獨有的麵茶,水果口味則堅持使用新鮮水果而不是果泥,光是讓百香果的籽和果肉分離就夠讓他做到抓狂。全部真材實料製作,每天只賣一兩種口味,至於每次來能吃到哪一種,就看老闆的心情囉! 米食節氣料理 小滿食堂 小滿,二十四節氣之一,意味「物至於此,小得盈滿」,是早稻開始結穗的季節。「小滿食堂」希望供應的就是最當季的料理,老闆Allen認為:「對時ㄟ東西尚好呷。」他說台南人嘴可刁了,新鮮的才吃。小滿從「米」開始就講究,選用花蓮米厝的高雄139改良品種,煮起來粒粒分明,很適合拿來做壽司米,許多葉菜還直接找使用自然農法耕種的老農民購買。 小滿的地址在國華街,因為五條港區地貌的改變,實際位置更像是在正興街的小巷。這裡原本是麻將館,內部隔間完全不是現在的樣子,Allen拆掉木板隔間、輕鋼架天花板,才露出這棟從清朝時候就存在的木構房屋的原貌,Allen指著支撐屋頂的樑柱說,地震的時候連吊燈都沒晃一下,就可以知道這結構多穩哪!想要呈現不同世代在這裡生活的感覺,Allen把空間作了區隔,綠色木門板後是一張中式圓桌、擺上古早的碗櫥,就像是早時家裡的飯廳;榻榻米區呈現日據時代的氛圍;高腳椅吧台區則是現代的感覺。「小滿」傳承的不只是台南人刁嘴的飲食習慣,也把代代台南人的生活文化表現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