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本屆世界盃男籃賽開打之前,官方公布的戰力排行榜塞爾維亞就超越美國成為第一名,而在所有第一輪小組賽事結束之後,塞爾維亞確實有實力撐得起這樣的排名。三場小組賽下來攻防兩端都展現問鼎世界盃冠軍的氣勢與強大戰力,團隊總得分以323分,得失分控制為120分,攻守兩端皆傲視與會的32國。也難怪塞爾維亞總教練發言敢這麼大聲跋扈,但無疑的是在第一階段賽事,他們的陣容磨合完整度真的夠嗆,老神在在迎接接下來複賽,甚至是淘汰賽階段各國列強的挑戰。
反倒是大咖退光光,老早就不再夢幻的本屆美國隊,小組賽跌跌撞撞,過去引以為傲的美式攻擊球風不復見。球員們從適應業餘規則、吹判尺度,及更講究團隊作戰的打法,都讓這批年輕且國際賽經驗不足的美國隊在前兩場球就嚇出一身冷汗。
更重視團隊合作、戰術素養以及變化的國際戰場中,擁有超級球星未必就是贏球保證,像是希臘字母哥在小組賽面對到區域聯防,也未能施展出在NBA當中呼風喚雨的宰制力,還是要看團隊全體的攻守臨場發揮。
更何況美國隊目前的球賽內容明顯看出星度不足,缺乏能夠一球在手終結進攻的球員,確實在關鍵時刻造成巨大影響,光是小組賽就差點將自己逼上輸球絕境,也難怪本屆世界盃被評為有機會威脅美國的球隊堪稱史上最多。
打法不再夢幻 美國大量流失進攻威脅
美國的打法也單調不少,多半圍繞在高位擋拆,尋求突破,或者抓住換防後的漏洞來攻擊。 轉移球權的流動又不如塞爾維亞、澳洲、立陶宛、義大利那樣的行雲流水,美國在弱側邊沒辦法穩定創造射手空檔。
過去靠著壓迫防守來轉換攻擊,形成大量快攻的夢幻球風,被這支貧攻的美國隊給徹底顛覆。放眼陣中能發動攻擊,又具備足夠侵略性的人選不多,能夠控場、傳球,取分的屬華克(Kemba Walker)為首。
後場另一個先發搭檔,米契爾(Donovan Mitchell)小組賽狀況不穩,面對到區域聯防就沒有足夠空間讓他放對切入取分,首戰面對捷克雖能繳出11投7中攻下16分,但面對到土耳其的歷史性一戰,卻是12投3中,僅得9分。
其實美國隊缺乏能撕裂對手防線的攻擊發動機,還有轉換快攻的箭頭,這些都是球隊寄望爆發力驚人的米契爾能作出的貢獻,而第一階段結束後看起來,還有許多調整空間。
禁區戰力不足 缺乏強力護框內線
另一個問題在半場系統戰中,禁區球員輪替深度不足,沒有強力的護框中鋒坐鎮,過去還有佐蒙德(Andre Drummond)這種體型的藍領。現今美國幾乎在透納(Myles Turner)下場後就不得已改打小球戰術,場上最高的往往是203公分的巴恩斯(Harrison Barnes),要面對動輒210公分以上,打法又兇悍的歐陸長人,很難扛住一段時間。畢竟失去壓到性制空權優勢的美國就很難打出防守反擊球風,對上捷克、土耳其籃板總數分別只贏了對手3、5個。
洛培茲(Brook Lopez)雖然在出發中國行前被認為是高砲塔有助於拉開進攻圈,但實際打下來,光是面對到捷克,土耳其兩場,洛培茲移位速度太慢的缺點暴露無遺,沒有低位單打與掌握籃板球的能力,也讓他的作用性除了待在高位投籃外(3場小組賽,三分外線10投2中),剩下的反倒是拖垮美國整體攻守速度,也讓波波維奇(Gregg Popovich)不是很敢放他在場上。
至於普拉里(Mason Plumlee)得到的出賽時間就更少了,面對捷克打五分鐘,隊到土耳其的焦土戰更是完全沒上,碰上日本才上了16分鐘。其實可以嘗試增加普拉里上場作純苦工的角色,或許在防守端帶來的作用性會比洛培茲高。
缺乏穩定中距離 破區域防守
缺乏穩定中距離輸出的美國隊也是跟過去大不相同的一環。可以看見本屆美國當三分外線失準,快攻也施展不開的時候,只能靠著個人單打,或兩人合作在零星取分。面對到土耳其最後的關鍵時刻,要不是土耳其四個歷史性罰球的自爆,斷送國際籃壇史上可以留名打敗美國的一頁。
以及泰托姆(Jayson Tatum)勇於跳出來作到侵略性的打法,球賽根本很難帶到延長賽,甚至有驚無險中保住國際賽中的連勝紀錄。過去美國夢幻隊有杜蘭特(Kevin Durant)死神般無解的中距離,在國際賽中更是吃香,面對上區域聯防,杜蘭特就是高舉高打,輕鬆二樓投籃命中。
在更早的夢幻隊還有甜瓜頗具威脅的試探步、背框單打、精準中距離投籃,支持著球隊遭遇到對手區域防守陣式中,能由中路核心去破解。而現在這批美國隊,目前是看不到穩健的中距離、沒有強而有力的背框單打與高位策應。
三分外線不夠準 難以擴大防守圈
還有一點是沒有質與量有十足威脅的射手的存在,首戰對捷克,美國全隊三分球命中率38%,命中10記,對土耳其則是投進14顆,但命中率35%。碰到運動能力與對抗性差一大截的日本,美國全場則是34%命中率投進14顆。球隊掛牌的兩大射手哈里斯(Joe Harris)、米道頓(Khris Middleton),不是那種能夠主宰比賽的得分手,差不多一場就是兩記三分球進帳。
沒有夠準的三分球攻勢,無法擴大對手的防守圈,美國隊想靠體能、爆發力來切入的肉搏戰空間自然就相對小。小組賽第三場雖然美國以98比45血洗日本,但仍是得分未破百,且實質內容上沒有太大參考價值。 日本前兩節的未戰先怯心態相當明顯,並不是美國打出多麼令人窒息式的壓迫防守,兩隊全場的失誤次數才差四次。
面臨到強度更高的複賽,缺乏穩定且有足夠得分爆發力的美國隊來說,必須從外圍壓迫防守做起。光是捷克有一個薩托蘭斯基(Tomas Satoransky)在帶領,半場就讓美國緊張起來,面對到複賽,希臘隊還有蟬聯希臘聯賽MVP的卡拉塞斯(Nick Calathes),幾乎複賽隊伍中各國後衛都有NBA球員,或是水準之上的技術。美國的第一線防守必須阻斷供輸到禁區,否則美國此番的前場陣容真的扛不太住各國純正內線的攻勢。
綜觀小組賽,雖說美國有驚無險保住全勝,但內容跌跌撞撞得令人失望與膽戰心驚。 面對世界盃的奪冠之旅,沒有多少人對美國有十足信心。但也因為這世界盃難以猜測的賽果,成為另一番看球的樂趣,期待著第二輪賽事的展開,美國能否擦亮山姆大叔的招牌了。
☆ 與林文一起暢談籃球
☆ 閱讀更多林文的NBA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