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華職棒堂堂邁入30週年,環境看似進步了,看球感覺更熱鬧了,球員薪資待遇好像提高了,但仔細探究,其實現在中職各球團作法,甚至還不如職棒草創時期。以訓練基地來說,目前中職4隊當中,僅中信兄弟在屏東有中信公益園區作為訓練基地,上個月韓職樂天巨人來台春訓,來到中信公益園區和中信兄弟打熱身賽,陣中球星孫兒葉說,這裡和樂天的春訓基地感覺很像,練球比賽很舒服。
然而,桃猿、富邦悍將和統一獅都沒有專屬訓練基地,甚至還有球隊跟國中借球場練球、春訓;韓職起亞虎光蓋訓練基地就砸台幣20億元,台灣棒球想要「超韓趕日」談何容易。
職棒元老球隊龍獅虎象,在早期就各自有訓練基地,味全龍在埔心牧場,統一獅在路竹,三商虎選在桃園幼獅工業園區,兄弟象最高瞻遠矚,早在進軍職棒之前,洪家就在龍潭砸上億元購地蓋球場。
更驚人的是,1993年俊國熊和時報鷹進軍中職,當時聲寶、和信也想進職棒,後來聲寶在林口蓋球場、和信在汐止蓋球場,作為專屬訓練基地,當時這兩隊還在業餘,就已經做準備加足馬力搶職棒入場券,如今再看中職各隊訓練環境,讓人不禁感嘆今夕是何夕。
前年中職頒布新球隊加盟辦法,其中地方棒球振興基金1億元,主要就是用作蓋訓練基地,要求進場的新球隊蓋訓練基地,但自己卻沒有訓練基地,挺弔詭的。
其次,職棒開打前幾年,本土球員、洋將、總教練的薪水一律公開,完全沒有秘密,後來洋將的薪水不公布,然後總教練的薪水外界無從得知,這幾年中職各隊甚至連本土球員都「擇優公開」,蔣智賢月薪多少?抱歉,無可奉告。
韓職各隊總教練、洋將、本土球員的年薪全公布在KBO官網,日職球隊會給媒體「推測年俸」公開露出,包括總教練、洋將、本土球員,甚至每一位教練的薪水都清清楚楚,更別提大聯盟了,在「Baseball Prospectus」網站,每一位球員的年資、簽約金、合約內容全在裡頭。
中職球員幾乎完全隱匿球員薪資狀況,和美日韓職作法背道而馳,中職作法更像半職業化的澳洲棒球聯盟,選手薪水待遇外界無從得知。
職業運動的本質除了表演娛樂大眾,另一層涵義是由金錢堆砌出來的遊戲,在自由市場當中,藉高薪、高價吸引更多人才投入,將職業運動行業進化成產業,公開選手薪水就是好的方式,例如哈波(Bryce Harper)拿到破百億元超級合約加盟費城人,小朋友看到了就會把哈波當榜樣,努力打球,家長也願意投入更多資源栽培小孩,所以大聯盟永遠不怕沒有好手來挑戰。
或許,中職各球團不願意公布球員薪水有不得已的苦衷,比較合理的作法是,既然不公開,那就全部不公開,要嘛就全公布,不要只透露一部分,毋須遮遮掩掩,顯得不夠大氣。
再來,中職歷經風風雨雨,不過各隊拿到的電視轉播權利金相當可觀,以1996年為例,平均每隊每打一場比賽,就有153萬元的權利金入袋,到了2005年每隊平均每場也有124萬元入袋,當時都由聯盟統一談,再分配給各隊。
近幾年中職電視轉播權利逐步交給各隊去談,權利金範圍很大,推估每場50萬至90萬元,無論數字多少,都遠不如20幾年前,也不如2005、06年;要知道,全球職業運動球團老闆最主要收入來源,必定是轉播權利金,唯有權利金拉高了,球員薪水才有大幅調漲的可能性,而非靠門票、商品、餐飲收入。
目前中職高薪球員雖變多了,但每位球員平均年薪卻不如20幾年前,差了快30萬元,關鍵就在電視轉播權利金不增反降,而且降幅很大,老闆口袋收入沒有增加,相關支出卻暴增,經營壓力愈來愈大,這也是近年來中職陷入的困境。
另外,就是職棒和業餘相輔相成關係,職棒開打前幾年中職和棒協關係良好,唐盼盼身兼棒協理事長和中職會長,兩單位一元化,每年中職都會撥款數百萬元給棒協,作為回饋基層棒球,因為當時職棒清楚了解,唯有業餘棒球好,職棒才會好。
只是,後來中職和棒協關係降到冰點,幾次國際賽組訓賽更爆發重大內鬥,多次兵敗如山倒,如今中職每年撥款回饋給業餘的優良傳統早已不存在,過年前兩單位雖上演大和解戲碼,但後續還得觀察。
最後,這幾年中職每場進場觀眾人數都有5000多人,接近職棒開打前幾年,但這是根基於早期台灣球場偏小,很多球場無法塞那麼多球迷,否則以前進場人數絕對不如帳面數字,而且,以前看職棒氣氛真的很熱,在校園,大家聊的都是哪一位職棒球星怎麼了、昨天那場比賽戰況如何,全民瘋棒球,這是現在球迷所無法想像的盛況。
現在中職禮拜二至四的平日球賽,基本上球場觀眾席稀稀落落,雖然報出來的觀眾人數很可觀,但實際人數恐怕只有球團最了解,要說看球氣氛和全民參與棒球的動能,兩個世代還是差很大,如何吸引更多人關心職棒,這也是未來相關從業人員可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