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底球員交易大限的前夕,洛杉磯道奇從紅人隊換來左投手辛葛瑞尼(Tony Cingrani) ,這筆交易沒有受到太多注意,主要原因當然是達比修有轉隊搶走所有的目光,不過,辛葛瑞尼的防禦率超過五,如此不理想的成績,要讓球迷感興趣實在也不容易。
儘管曾經是紅人隊期待的潛力新秀,可是辛葛瑞尼近四個球季不管是先發或救援,表現都在水準以下,道奇只用一老一少兩位小聯盟球員就完成這筆交易,幾乎算是半買半送。
身穿新制服的辛葛瑞尼,在八月第一場比賽前接受採訪時向記者表示:「他們要我多丟滑球,然後將直球控制在不同的進壘點…不知道他們做了什麼分析,可是我還是覺得很興奮,想看看大膽修正會帶來什麼改變。」
結果,進道奇隊之後,辛葛瑞尼跟從前判若兩人,防禦率是上半季的二分之一,每局被上壘人數與對戰打擊率都是聯盟後援投手前幾名,更變成球隊季後賽的重要戰力。他的滑球比例從不到一成變成三成,直球進球點拉高到打者內側偏高的位置,就憑兩項不困難的改變,原本幾乎是雞肋的球員,竟然有機會在世界大賽數度登板。
英國衛報網站日前刊出一篇文章,標題是「道奇對決太空人,史上首度『全電腦化』的世界大賽?」報導會這樣說,是因為今年的對戰,簡直是運動統計學家的夢幻組合:道奇有聯盟最龐大的分析部門,從二○一四年起,負責數據與研究的分析師不斷增加,現在總共已經超過廿位;而太空人是聯盟裡最敢用數據分析的球隊,部門主管席格原本是太空總署的生化數學計量專家,現在研究對象還是太空人,只是大氣層裡外不同而已。
道奇因預算龐大被稱作新邪惡帝國,不僅花錢簽球員不手軟,數據部門規模也領先全聯盟。前述辛葛瑞尼的蛻變不是奇蹟,而是球隊投注分析資源的結果。事實上,同樣因為分析部門背書,他們才願意出手搶下今年起伏不定的達比修有,此外從海盜隊換來的砸鍋大王華森,轉隊成績也進步一大截。
職業棒球正神速進入一個嶄新的世代,從球場戰術到球隊組成策略,甚至是球員個人的調整,都可以經由數據分析改進。當太空人開始大量運用布陣,不少人對這個奇怪策略嗤之以鼻,幾年後所有球隊都學會同樣招數,他們卻早就找到新的,可能要很久以後大家才會知道的秘方。球隊間數據能力落差直接影響戰績,提早布局的,現在正享受著寶貴的優勢。
正因為如此,正規球季才剛結束,好幾位明星總教練就已經丟了工作,幾支撤換教頭的球隊不約而同提到新人選善用數據的重要,就連洛杉磯道奇隊資深投手教練都極可能在世界大賽後去職,也是由於他不夠熟悉數據運用的緣故。
面對數據科技的未來,有些人正在開創新路,有些人正全力跟上,也有不少人還在緬懷過去光環,永遠不會知道世界已經向前邁進。不過,這樣的現象,當然不是職業棒球的專利。(作者為運動文學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