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不老的生活方式》九十一歲時首次接受腦部的磁振照影! 吉澤女士的頭腦從七十歲以後就沒有變老,左右腦在這十年也運作得更加平衡。 加藤俊德先生是腦部機能生理學家, 曾為一萬多人做過腦個性診斷。 他分析了吉澤久子女士的腦部,發現功能比一般七十歲的人還要強勁。 「大腦皮質是有許多神經細胞塞在裡面的腦部表層,這個地方很光滑,老年人常見的萎縮情況並不明顯,這一點是可以確定的。 這應該是她本人能夠以嘗鮮的態度去接觸任何事物,腦部才會保持這麼年輕吧!」 加藤先生認為,吉澤女士的腦部有四個特色。 第一個特色是「能在生活中運用五種感官」。 「一看到掃描的影像,我就覺得這個腦子生氣勃勃,好像很快樂,充滿幸福感。不只能敏銳地感受四季的變化,與他人見面時,也會以驚歎和好奇的態度去聽對方說話。您是不是每天都過著這樣的生活呢?我會這麼說是因為吉澤女士的腦子與五種感官有關的部位非常健康。 譬如腦子裡有一個地方負責分析聽進去的聲音,這個地方非常發達,並沒有衰退。負責視覺、味覺等其他感官的地方也是一樣。 一般來說,上了年紀的人對外界的興趣會降低,從感官取得資訊的功能變弱,腦部的相關部位也會跟著衰退,但是吉澤女士並沒有這種情況。」 第二個特色是「左右腦會同時反應」。 這表示她具有平衡的理性和感性。 「現代人經常忘記使用右腦。譬如看到風景時讚歎『好美』時,運用的就是右腦。閱讀文字、將所思所想用言語表達時,使用的是左腦。 從吉澤女士現在的腦部影像來看,左右腦都經常在使用,右腦的活動又比左腦頻繁。」 第三個特色是「四十、五十歲時幾乎都用左腦,但七十歲以後就開始經常使用右腦」。 一般認為,不常使用右腦,總是使用左腦的話,很容易累積壓力。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吉澤女士採取了使壓力隨著年紀遞減的生活方式。 「依影像判斷,吉澤女士是在大約七十歲的時候,把生活從經常使用左腦變成了經常使用右腦。」 第四個特色是「下半身比這個年齡的一般情況還要強健。」 「希望吉澤女士可以盡量維持現在的行動範圍和行動力,因為一減少活動,腦部就會慢慢不運作了。」 加藤先生說話時,吉澤女士一直點頭。 「說到五種感官,我非常喜歡聽別人說話,欣賞院子的風景,還有吃美食。可是我這個人不會欣賞完就結束了,還會去翻查書本、找人問問題。吃到好吃的東西,我也會去想那是怎麼做出來的,或是去聯絡可能也會喜歡那個味道的朋友....」 吉澤女士提起一件往事。有一次看到烏鴉在庭院的大松樹上築巢,她就開始每天觀察。 「我忽然想到,為什麼有『烏鴉行水』這句話,就去問野鳥協會的人,答案是烏鴉很愛乾淨,每天都會洗澡,但是洗的時間非常短。 原來如此,好有意思!我知道以後很開心,觀察烏鴉這件事就變得更有趣了。」 加藤先生很讚賞這種吸收知識的方式。 不是把知識硬塞進腦子裡,而是透過觀察,從自己產生的疑惑中學習。方法是查閱書籍或請教專家,找到答案,了解之後,再繼續觀察.... 從腦部運作的觀點來看這個過程,就是先對進入右腦的事物產生興趣,然後用左腦思考學習,再用右腦重新審視。左右腦的運用非常平衡。 又因為「使用頭腦各個部位 = 感覺到喜悅」的作用,而同時讓人得到快樂或喜悅。 對於生活是否從七十歲左右變成經常使用右腦而不是左腦的疑問,吉澤女士回答說: 「確實是這樣。我在四十多歲到六十多歲的時候,必須一邊工作一邊兼顧雜七雜八的家事,同時還要照顧丈夫。雖然很希望做一些抽象的思考,卻總是沒有時間,腦子都被現實或具體的事情塞滿了,實在沒有多餘的心力。那時也會感到不安,擔心內在會越來越貧乏。 丈夫在我六十五歲的時候去世,我開始單獨生活,突然開始有自己的時間,當時就在想:『我千萬不能把好不容易從丈夫那裡得到的自由浪費掉』,於是開始出去旅行,經常跟之前一直沒有聯絡的朋友見面,也因此有了為自己而活的感覺,能夠盡情地欣賞夕陽,直到夜幕垂下。」 人在一根蠟燭兩頭燒的時候,要仔細欣賞美麗的事物是不可能的。 但關鍵是吉澤女士始終沒有忘記欣賞天地萬物的重要性。正是因為沒有忘記,才能夠在有空閒時,順利地轉換到在生活中經常使用右腦的狀態。 使吉澤女士的腦部生氣蓬勃的生活方式 ◎ 經常問:「為什麼?」 積極觀察有興趣的事物,心中有疑問時絕不輕易罷休,會去翻查書籍或是請教專人,找出答案,累積知識,然後再繼續觀察。 ◎ 能夠坦率地接收見聞 上了年紀的人動不動就要用頭腦思考,比對自己的經驗,而以「我早就知道了」或「這個和以前那個沒有兩樣」的方式打發,內心很難被觸動,也就無法窺見事物的本質。我們要隨時抱著好奇心去面對事物,並且用坦率的態度去接受。 ◎ 保持感謝的心 吉澤女士第一個要感謝的是健康。有謝意在內心流淌,就能夠在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時改變觀點,緩和自己的心情。 ◎ 與人接觸時不抱持偏見 吉澤女士對任何人都一視同仁,和藹可親,不會倚老賣老,或自以為身分立場不同而故作姿態,要別人配合。 本文摘錄自太雅出版社《一個人,不老的生活方式》作者◎吉澤久子 翻譯◎李毓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