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九八八年在台灣出版了一本「美國棒球」(聯經出版社),到一九九七年出版了「美國棒球巨星」(探索文化)止,我一共寫了七本關於美國棒球的書,到現在我還是認為一九九二年出版的「話談美國棒球」(聯經出版社)是最珍貴。這本書是七本書中使台灣球員與球迷獲得最多美國棒球知識的一本,主因是�面收集了美國大聯盟史上棒球人士的重要話語,人說出的話應是他們心中想法最好的表達,所以這本書也就更能使人深刻瞭解美國棒球。 尤其是這本書是與當時美國出版的棒球話語著作不同,那時美國的相關書籍大多只是列舉有名球星說的談話,很少依照說出話語性質加以分類。我的這本「話談美國棒球」詳細分門別類,一共列出74項話題,可說無所不談,而且容易查尋。不但如此,這本書也是最注重球技的話語書,例如光是打擊球技方面,就分成一般打擊、全壘打、三振、犧牲觸擊、指定打擊、球棒、打擊率與上壘率八項,一共收集了151句,投手投球方面也包括十項。
沒有一本美國出版的棒球書有這樣的組成,我那時就認為這是一本像棒球知識的字典,這樣的看法經過21年後還是沒有改變,我現在如果要瞭解打擊與投球的知識,也總是再去翻看這本書。
所以我在21年前為當時「職業棒球」與「時報運動畫刊」雜誌寫這類文章的勞力沒有白費,當時我住在美國康州,可說讀完了附近四家圖書館與書店中所有重要的棒球書,每次只要能找到一句有意義的話,我就覺得如獲至寶,極想告訴台灣球員與球迷!
我最近花了18元美元在書店買了一本棒球話語的英文小書 「Baseball Wisdom (棒球智慧)」,這本書在2007年初版,2012年再版,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包括有三章專門記載球技的一本美國棒球話語書。那三章記載「打者與打擊」、「投手與投球」、「守備者與守備」三項的相關話語,所以我就想從這三章找出沒有寫在我那本書中的話語,看有那些珍貴的話是我那本書沒有記載的。
查看的結果是在「打者與打擊」一章51句中有9句我認為有意義,但其中5句已記載在我的書中。為著與我的那本書中關於打擊的一共151句話語比較,我也再重讀了一次,然後精選重要的,結果我選出54句。所以只從打擊方面,這再次證明美國到現在還沒有一棒球本書收集球技的話語,能像我那本書有那麼多精選。一位台灣體育教授曾告訴我,他用我那本書當教科書。
這一共50多句大聯盟史上關於打擊精彩的話語,我現在要球迷讀者與我一起再欣賞回味一番,但不要再一句一句寫出,我要討論幾個打擊事項,然後在各項目下引用與寫下重要的話語與觀點。例如第一項就討論要怎麼打擊才能打得好?在大聯盟24季一共打出4189支安打的柯布(Ty Cobb) 說打擊卓越的打者總是有一個想法,那就是使投手畏懼他,而不是他怕投手。皇家最著名的強打布瑞特(George Brett)也說每次他打擊時,總是想讓投手不願與他對決,不想投球給他打,不能使他出局,他常常這樣想,也就能打擊那投手。
☆形容打擊困難最有名的一句話是:「棒球是圓的,球棒也是圓的,但要打出安打,圓的球棒要"方方正正"地打擊圓的棒球(hit it square)」。三振王萊恩(Nolan Ryan, 生涯5714次三振)就說因為好的投手是比好的打者多,這證明打擊是比投球更難學。在一本科學雜誌有這句話:「投手投一個90英哩球速的球到捕手時是0.41秒,打者平均揮棒要用0.28秒(強打0.23秒),所以打者必需在0.13秒內決定是否揮棒打擊」。
☆曾打出0.406打擊率的威廉斯(Ted Williams)說打擊的要領有50%是要靠肩膀以上的器官,他的意思是說要用頭腦。但是比賽過最多場世界大賽、可能是棒史上最能打擊的捕手貝拉(Yogi Berra) 卻說打者怎麼能一邊想一邊打?一位多明尼加球員也曾說過,多國球員很少被保送是因為只靠「走路」(Walk,也是保送的英文字)不能離開那島國。金鶯著名教頭威佛(Earl Weaver,恰巧昨天死了) 說要能成為好的代打,唯一的要領是要知道對方投手於2好3壞時最常投的球是什麼。
☆要怎麼樣打擊的「科學」方法與話語很多,例如有一球員說0.280與0.250打擊率的差別,是要看打者是否能常打出界內球或界外球。一位美國陸軍彈道專家說一支全壘打的最高高度是全部飛行距離的百分之六十,所以如果知道高度,就能知道那全壘打飛行多遠。一位「頭腦專家」的打者說右手打擊時是被左腦控制,左腦有分析能力,所以右手打擊時比較容易猜測對方投法,如果用左手打擊時,因為是被右腦控制,而右腦是有直覺能力,左手打擊對投來的球的反應也就會比較快!
☆一位著名棒球小說家(Ring Lardner)說左打比右打接近一壘至少有3呎,這是他們能打出安打的優勢,所以建議右打打擊後應該向三壘跑!打出3010支安打的巴格斯(Wade Boggs)說打擊時球棒與球接觸後,如果雙手還是握住球棒的話,將減少10英哩揮棒速度,所以球與球棒接觸後,手應離開球棒。一位棒球作家說打者平均揮棒速度是70英哩,如果能增加一哩揮速的話,打出的球就能多飛5呎。打者也要知道心理學,因為有一位球賽講評員與前大聯盟捕手(Tim McCarver)說打者打擊時瞭解對方捕手的心理與習性,是比瞭解投手的更重要。
☆一位著名打擊教練(Charley Lau)說打者打擊時如果能以投手的前額為目標,打者應會有三成打擊率,這教練也說舉重雖然能增強打者的臂力,更能打出強勁的球,但這也會減少揮棒速度與敏捷度。那有名的威廉斯認為品評打者要看他們保送與三振的比例,威廉斯的比例是3比1,這強打說的一句名言是如果揮棒能夠快,就能等久些才打,能等久些就能比較容易看清楚投來的球是什麼球,不會打錯。要想揮棒快,不要用太重的球棒,不要用棒頭打球,而且在兩好球時不要想打出長打,更重要的,要看到好球才打。威廉斯也曾說要揮棒快,臀部要擺動,靠臀部動作的打擊才會更快。一位球隊經理(Syd Thrift)也曾說打者持棒不要握太緊,這樣會使臀部也太緊,揮棒就不會快,也是這位經理曾說打擊要像打高爾夫球,球棒要先向下揮,打到球後勾起,這樣打出的球更會旋轉,也就會飛得更遠。
☆紅雀最著名強打穆瑟(Stan Musial, 恰巧昨天也死了)就說過可能是只有他才能說出的打擊話語,他說如果要打出滾地球,他打擊棒球上部三分之一地方,如果要打平飛球,他打中部三分之一,要打高飛球,他就打底部三分之一。威廉斯也曾說投手投來的球飛到接近本壘20呎時,他能看出球是往那一方向旋轉。也是這位威廉斯說他擊球非常強烈時,能聞到木棒打到球皮的氣味!
☆那位強打巴克格斯也說他可以從投手投來球的顏色猜出是什麼球,快速球是白色的,滑球可看出明顯的紅點。那位穆瑟猜球的方法是比較簡單,他說知道投手的快速球與球速後,如果看到其他較慢的球時,他就能猜出是曲球或變速球。也是這位穆瑟說膝部是供應打擊時的「彈簧」力量,肩部是發動打擊力,手臂是用以擺動觸球,手腕控制打擊方向。
☆打者的姿勢各式各樣,那位巴格斯就說打擊是像繪畫,有的是像畢加索的畫法,草率切入,有的像雷姆蘭特(Rembrandt),平順悠遠。那位威廉斯是隨時在改變姿勢,當他要打長球時,他的雙腳不會太分開,這樣比較容易衝前,在兩好球時,腳才會分開,而且雙手也會提高去持棒。一位著名打擊教練(Walt Hriniak)說打擊最重要的事是頭要低下,這樣看球才能看得清楚,他認為一般打者急著想看球打出,常常抬頭仰望,這樣也就不能跟隨注視投來的球。教士最有名強打葛溫(Tony Gwynn)說他打擊不是出棒找球,而是等球飛來,所以球與棒接觸時是緊貼一起的,對方內野手看不到球棒打到球,只看到球離棒,他們的反應容易跟不上,所以他也就常能打出安打。
☆每個打者都會有打擊低潮,那位柯布就說會有低潮是因為常打壞球,所以他有低潮時,他的身體會靠近本壘板,這會幫助他判定好壞球,如果他對投來的球不必退後,那是好球,他就要打,如果球遠離,那是壞球,他就不打。美國公司生產一種塑膠的威浮球(Wiffle Ball, 有8個泀),這種協會的一位理事長建議用這種球在只有48呎距離投,讓有打擊低潮的打者練習,可以治療他們的打擊低潮,這理事長認為在這情況時球速不低,而且會曲轉沉降,比打棒球更難打,打者打擊這種球後,再去打棒球時,棒球也就會像西瓜那麼大,所以就容易打出,能夠解除低潮。可是有一位捕手曾說打擊低潮是像感冒無法治療的,低潮至少會持續兩個禮拜。
☆雖然大家知道打擊率不是最重要的打擊紀錄,長打率與上壘率更重要,但打擊率還是大家最注目的打擊紀錄。例如認為三成打擊率的打者是比打二成五的打者更優越,所以有兩句話總是會令人對三成打擊率有另一種看法。一是那位著名打擊教練(Charley Lau) 說的,他說打三成的打者只是在100次打數中比打二成五的打者多打出五支安打。一位球賽講評員也說打三成的打者只是在一個禮拜中(6場比賽)比打二成五的打者多打出一支安打而已。
☆可是能打出長打的強打就與一般打者就不同了,一位道奇投手就說海盜著名強打史塔傑(Willie Stargell)不但能打擊投手,而且也能摧毀他們的尊嚴。一位拍大聯盟歷史電影的人士朋恩斯(Ken Burns)說全壘打是棒球賽最有力、最肯定的表達,Homerun也是英語中最有情感的字語,這表示沒有其他事比回家更好。一位著名雜誌(Esquire)的編輯就說全壘打表現出了壯觀景象、威力、即刻滿足與英雄崇拜,這是最標準的美國現象。「天生好手」(The Natural)電影劇本中是這樣描寫片中轟出全壘打的情景:那全壘打出現了,棒球衝破了球場上的燈光,全場火光閃耀,那球像一個在夜空飛行的光體,飛得又高又遠,飛過城鎮、平原....,一直到最後才開始下降,落入那還有微光、金黃色的麥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