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台伯河區」Trastevere是羅馬在「台伯河」Tiber River左岸,梵蒂崗南邊的一區。古羅馬的老城區在「台伯河」的右岸,而Trastevere這個字源於拉丁文的trans Tiberim,所以這一區名字的意思真的就如中文翻譯所開示的,是「越過台伯河」的那一區。「越台伯河區」往昔曾經是猶太人群聚的一區,以狹窄彎曲如迷宮般的石板街道聞名。它在當代發展成有點類似巴黎左岸瑪黑區的那個調調(巴黎的瑪黑區以前也是巴黎的猶太區),吸引了不少藝術家在此居住,餐廳和酒吧雲集,相當有個性,成了很多觀光客喜歡來的一區。
【越台伯河的聖母大殿Basilica di Santa Maria in Trastevere】:越台伯河區最大的教堂 這座「越台伯河的聖母大殿」Basilica di Santa Maria in Trastevere是在「越台伯河區」最大的教堂,也是羅馬最古老的教堂之一。教堂最早的結構建於西元340年左右。在1140年到1143年之間又在原來的地基上重建。目前看到的教堂前的門廊則是在1702年才由建築師卡羅豐塔納Carlo Fontana加上去的。據說在1140年到1143年間重建教堂時裡面大柱用的柱頭有很多是從「卡拉卡拉浴場」Terme di Caracalla的遺址和當時在附近的「伊西斯神廟」Temple of Isis遺址回收再利用的。羅馬古建築裡的建材再利用其實很正常,「羅馬競技場」Colosseum外「君士坦丁凱旋門」Arch of Constantine上的浮雕也都是從別處回收來的。不過這次天主教的教堂回收人家浴場和神廟的建材最GG的是到了19世紀時被學者發現教堂柱上雕刻的雕像全是埃及古宗教裡的天神像是伊西斯Isis,塞拉匹斯Serapis,哈波克里特神Harpocrates的頭像,這就好像在媽祖廟裡看見柱子上雕的是耶穌一樣,這才發現糗大了(誰叫你去別人家神廟的遺址裡作廢物回收)。1870年時教宗庇護九世Pope Pius IX才下令把這些頭像全都打掉。
「越台伯河的聖母大殿」Basilica di Santa Maria in Trastevere。 羅馬在那個時期蓋出來的教堂都有很漂亮的方型鐘塔。後面的建築是舊的,前面的門廊是在1702年才由建築師卡羅豐塔納Carlo Fontana加上去的。
地址: Piazza di Santa Maria in Trastevere, 00153 Roma RM, Italy
【聖則濟利亞聖殿Basilica di Santa Cecilia in Trastevere】:音樂守護神和巴洛克初期重要的雕像
「聖則濟利亞聖殿」Santa Cecilia in Trastevere也在「越台伯河區」Trastevere。聖則濟利亞St. Cecilia是天主教早期封聖的聖女之一,一般相信她是音樂的守護神。她在西元第3世紀時生於羅馬,嫁給了後來也封聖的St. Valerian,不過她一生為宗教守貞,後來在先生殉道而死之後自己也被殺殉道。教堂現在的位置據信在她殉道之後的第3世紀時就已經有了第一座獻給她的教堂。教皇帕斯卡一世Pope Paschal I在西元822年重修教堂,把聖則濟利亞的遺體移來了這裡。教堂在18世紀時又重修過數次。
「聖則濟利亞聖殿」裡最出名的是一座斯特凡諾•馬德爾挪Stefano Maderno在1600年雕刻的聖則濟利亞石像。斯特凡諾•馬德爾挪所雕的聖則濟利亞採臥姿,面部朝下,雙手自然交會,是她被殺殉道倒地時的模樣。聖則濟利亞據說死後肉身不壞,而斯特凡諾•馬德爾挪在1599年教堂整修開棺時看過她的容貌姿態(驚),用同一個姿態雕出這了這座雕像。雕像前還有斯特凡諾•馬德爾挪的誓言說這是真的。1600年恰恰是文藝復興末期,在繪畫,建築和雕刻中巴洛克風格抬頭的時期。這座雕像所描述的主角並不像文藝復興時期喜好的刻意安排姿勢,而是聖則濟利亞死時的自然姿勢,雕像充滿了巴洛克風格一貫的戲劇性效果。所以它也被視為從文藝復興末期進入巴洛克風格的重要作品之一。
「聖則濟利亞聖殿」Santa Cecilia in Trastevere的大門,教堂在後面的院子裡。 「聖則濟利亞聖殿」的鐘塔和「越台伯河的聖母大殿」Basilica di Santa Maria in Trastevere的那座鐘塔也是很類似。
地址:Piazza di Santa Cecilia, 22, 00153 Roma RM, Italy 文章出處:https://blog.udn.com/gloomybear/125125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