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的「五賢帝」Five Good Emperors傳到最後一個賢帝馬可·奧里略Marcus Aurelius皇帝於西元161年到西元180年之間在位19年。他在西元161年和弟弟維魯斯Lucius Verus皇帝一同繼承王位,成了羅馬帝國首度出現的兩帝共治(後來這種情況就比較多了)。不過維魯斯在西元169年就已病死。馬可·奧里略不但是個賢君,更是個斯多葛派Stoicism的哲學家,著有「沉思錄」,有著「哲學家皇帝」的美譽。他除了是個學者之外,也一樣戰功彪炳。他對北邊多瑙河犯境的馬克曼尼人Macromanni,誇迪人Quadi,和薩爾馬提亞人Sarmatians發動十餘年的馬克曼尼戰爭Marcomannic Wars,取得多場勝利。最後他鞠躬盡瘁,於西元180年在當今的維也納附近死於前線。
這根「馬可奧里略圓柱」Column of Marcus Aurelius是他死後後人為他立的紀念柱。紀念柱的格式仿照他的先祖圖拉真所立的「圖拉真柱」Trajans Column格式,上面以螺旋圖樣刻滿了他出征的戰況。圓柱原先的銘文已失,但是據附近發現的一段銘文一般相信圓柱是在他死後的西元193年所立的。
圓柱在1589年時由教皇西斯都五世Pope Sixtus V下令重修。為了搭配在前一年整修「圖拉真柱」時在柱頂所立的聖彼得St. Peter雕像,「馬可奧里略圓柱」在這次整修時也在柱頂立上了聖保羅St Paul的雕像,兩根圓柱在同一個時期都被「天主教化」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哲學家皇帝」有可能是少數在中國典籍上被提過的「羅馬帝國」皇帝。《後漢書·西域傳》中花了數段的篇幅來描西域裡的「大秦國」:「大秦國一名犂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國。地方數千里,有四百餘城。小國役屬者數十。」,又說:「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瑇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貢,並無珍異,疑傳者過焉。」,然後加上了這一段神來之筆:「或云其國西有弱水、流沙,近西王母所處,幾於日所入也」。「大秦國」指的正是「羅馬帝國」(或是「羅馬帝國」的東邊一部份)。這裡頭有數個值得玩味的地方,一是當時的中國對「羅馬帝國」的了解並不多,只知道它是位在西邊的大國:「地方數千里,有四百餘城。小國役屬者數十。」,還認為「羅馬帝國」接近西王母的住處:「近西王母所處」(想像力太豐富)。二是它提到了桓帝延熹九年時大秦王安敦遣使送來貢品。雖然馬上就被打槍說是獻來的東西沒什麼珍異的地方,懷疑不是真的,但是東漢桓帝延熹九年時值西元166年,當時的羅馬帝國正是馬可·奧里略在位期間。馬可·奧里略的全名是馬可·奧理略·「安東尼」·奧古斯都 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 Augustus,這位後漢書所言的大秦王「安敦」指的是這個「安東尼」,或是路途遙遠資訊有所延誤,指的是他上一任,已於西元161年去世的安敦尼·畢尤Antoninus Pius皇帝的那個「安東尼」都有可能。對一個還覺得「羅馬帝國」接近西王母住處的另一個東方帝國而言,這一切當然都只是後人對這兩個帝國作「第三類接觸」的浪漫推測,死無對証。
「馬可奧里略圓柱」Column of Marcus Aurelius,背景是羅馬的老購中心Galleria Alberto Sordi。
這根柱子的格式和「圖拉真柱」真的是很像,一樣是螺旋狀的圖樣刻滿了戰爭的場景。
和「圖拉真柱」柱頂所立的聖彼得St. Peter雕像一樣,這根圓柱上的雕像一樣被皇西斯都五世Pope Sixtus V改立了聖保羅St Paul的雕像。兩根柱子在同一個時期都被「天主教化」了。
地址:Piazza Colonna, 00186 Roma RM, Italy 文章出處:https://blog.udn.com/gloomybear/149464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