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的NBA吹起了股如果沒機會拿冠軍,那是否就該直接推倒重建的風氣,這股風氣是由費城所刮起的炫風,從安比德(Joel Embiid)和西蒙斯(Ben Simmons)身上似乎看到了些走過黑暗時期帶來的結果。
然而,現實卻是76人距離冠軍賽仍有四下的籃框彈跳距離,且這還是在非球隊系統出身的巴特勒(Jimmy Butler)挺身而出,才差一些達到的里程碑。
NBA的重建有許多種樣貌,但真正推倒後一步一腳印成為冠軍的球隊,除了2015年的金州勇士,以及2011年的達拉斯獨行俠經過連續幾年季後賽淬煉才成功外,這十年來幾乎都是依靠速成或以原本的一兩名球員在輪替內,搭配由非原系統出身隊伍的球星,才總算捧起歐布萊恩金盃。
老鷹是這幾年的典型重建球隊之一,自從將那批60勝軍團逐一送走後,亞特蘭大即開始了他們的重建計畫,先是選來核心的柯林斯(John Collins)與楊恩(Trae Young),隨後又在第四順位得到維吉尼亞大學MOP的杭特(De'Andre Hunter)和瑞迪許(Cam Reddish)兩名側翼,隔年則在休賽期交易來波格丹諾維奇(Bogdan Bogdanovic)與朗多(Rajon Rondo)等具經驗的球員。
老鷹這套建隊方針似乎更靠攏前文所提的潮流一些,透過年輕球員為核心,搭配一群非自家系統出身的球員為主,在能夠擁有新秀紅利為前提的情況下,同時補進一些輔助型的老將和中堅戰力。讓球隊可以在兼顧養成球員,又能夠讓打滾多年的球員們傳授技巧並帶領小將贏球。
不過雖然老鷹走的方向,有些複製勇士的成功渠道,但似乎還沒有找到真正對的路徑。皮爾斯(Lloyd Pierce)炒掉並非沒有理由,在本季季前皮爾斯就向管理階層放話表示會帶領球隊進季後賽,但至今亞特蘭大的戰績卻沒有太大起色。
皮爾斯這兩季將球權多數集中在楊恩手上,即使楊恩的持球和創造進攻能力相當出色,可是對手也相對容易針對其防守,不過皮爾斯卻沒有呈現足夠的應變方法。
此外,傷病潮又在本季補強後席捲而來,導致本來就有些偏離軌道的老鷹,就這麼從期望中跌落。尤其如瑞迪許這種需要有養成計劃才能夠成長的潛力球員類型,於沒有足夠方針的狀況下,很可能就此導致他沒辦法往設定的成長曲線攀升,儘管這並沒有直接影響到球隊進程,卻很可能無形中對未來成長後的老鷹帶來負面效應。
老鷹的狀況其實是小市場球隊悲歌的縮影,在明知道無法於自由市場上吸引大咖球星的前提,將資源投注在年輕球員身上,並和他隊競爭相對容易爭取的受限自由球員,試著讓主幹都能搭在同個時間軸上。
亞特蘭大並沒有資源和吸引力去找明星球員來與楊恩搭配,現在不會有以後也未必有機會,因此如果想以總冠軍為目標,最好的方法還是在自家培養球員的第二份合約走完前,汰選出適合的核心,並在市場上伺機而動找尋適合的素材,於核心成熟時一舉朝冠軍前進。
儘管這似乎是小市場球隊想要有競爭力的方程式,但相較之下它的容錯率也更低,無論是球隊文化建造還是球員的養成都是門學問,畢竟他們終究沒辦法像湖人等豪門球隊,在球員們有共識的情況一起投奔過去,進行大幅度戰力升級,只能一點一滴的建構自己期望的奪冠拼圖而已。
相形之下,雷霆雖然嚴格來說在總管普雷斯帝(Sam Presti)的策劃下,本季算是雷霆正式走向重建之路的第一季,但他們現階段的重建方式卻更能當成典範。儘管先是送走老將保羅(Chris Paul),後來又將過去的球隊核心亞當斯(Steven Adams)交易至鵜鶘。
然而雷霆本季以亞歷山大(Shai Gilgeous-Alexander)當核心,輔以多特(Luguentz Dort)等年輕球員,再搭配後續為了取得選秀籤交易來霍福特(Al Horford)和希爾(George Hill)的舉動,卻為這支年輕隊伍打造良好基礎。
縱使明顯這兩名老將是在接收正向資產也的附帶球員而非球隊未來,但他們的經驗卻能夠擔任年輕球員導師,在場上為他們以身作則,又能在休息室安定人心,無疑是一支年輕球隊需要的推動力。
另一方面,並非所有球員的唯一目標都是奪冠,多數球員到生涯後期反而更以經驗的傳授為使命,奪冠反而只是附加價值的目標而已。
雷霆本季戰績嚴格來說並不差,除了是總教練戴格諾(Mark Daigneault)執教有方外,老將們和年輕球員的搭配,也能使他們在和各隊交鋒時未必處下風。即使雷霆是正在進行重建,但重建的過程中替小將建立觀念,以及延續過往奧可拉荷馬的贏球文化卻也同樣重要。
雷霆或許正是現代小市場重建隊伍中的模範球隊,在培育年輕球員的同時,並非一昧的向樂透順位靠攏,而是在兼具學習贏球以及建立好的系統和方針,待未來核心成熟後,透過資產的變賣與操盤,很可能就有機會一舉躍升強權球隊,就好比過去雷霆的三少。
不過最重要的是,管理階層和教練團及球員間有達到良好的溝通,彼此了解自己的職責所在,在有共識的情況下也相對容易往正面方向發展。
國王則是另一個小市場重建多年,卻遲遲無法成功的案例。沙加緬度自2005年起就從未嘗過季後賽滋味,沒有明確重建方針是他們一再失足的理由,但國王的失敗卻需要歸咎於管理階層的無為。
自2005年起,他們在選秀會上選到後來有在沙城綻放光芒的球員,僅2009年拿下新人王的伊凡斯(Tyreke Evans)、2010年第5順位的卡森斯(DeMarcus Cousins)與現在進行式的福克斯(De'Aaron Fox)、哈利伯頓(Tyrese Haliburton)。
選秀會的眼光不利是國王這幾年的失敗主因,可是管理階層鬥爭與混亂卻是國王無法重返榮耀的枷鎖。
舉前任總管狄瓦茲(Vlade Divac)為例,2017-18賽季在總教練耶格(Dave Joerger)的帶領下,國王打出近年來最出色的成績,甚至可望來季便能開花結果,不過就在隔年由於狄瓦茲為了預防耶格掌權,因此利用耶格與球員相處不睦當主要理由迫使其離開,導致原本即將成熟的體系必須打掉重練。
球員的養成在華頓(Luke Walton)的「帶領」也每況愈下,今年好不容易歸隊的榜眼巴格利(Marvin Bagley III)也沒有打出外界期望的身手,使國王接下來的季後賽重返之路,至今依舊不見天日。
在卡森斯時代,國王一度有機會以他當核心去打造季後賽隊伍,但管理階層的三心二意,卻使國王球迷的心願化為烏有。雖然選來福克斯和今年新秀哈利伯頓後,似乎又讓他們在今年又重新看到曙光,不過若管理階層、教練團之間依舊無法達成共識,且沒有如巴特勒這種能夠率領一支年輕球隊往季後賽前進的球星願意加入的話,屬於沙加緬度的混沌或許還會持續好一陣子。
對小市場球隊來說,他們想要取得成功絕對比豪門球隊困難,畢竟在先天的比較上他們就已經有劣勢了。
不過也有如溜馬這種有良好球隊文化基礎,且願意長期建構競爭力的球隊在歷史長流中保持耐性,在打造長年競爭力的陣容中,一點一滴找到屬於自己的奪冠拼圖。或許沒有最好的重建球隊方式,不過若能以歷史為鑑,依舊可以尋覓出一些在困境中突圍的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