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里(Pat Riley)在去年休賽期用更多一點的代價,去換來本來在前一年有機會與明尼蘇達下注的籌碼,巴特勒(Jimmy Butler)也僅用一個月的時間就征服了邁阿密教父。萊里這步棋下得不夠狠,但卻懂得適時抽身彌補過錯。
熱火迷自韋德(Dwyane Wade)出走南灘後或多或少都對萊里有些怨言,縱然用商業角度看來後者並沒有什麼過錯,但就情感層面來說,閃電下離開邁阿密卻成了兩造一輩子的遺憾。萊里今年已經75歲,他於三王時期打造了邁阿密盛世,不過在燃燒殆盡後他也做了不少令人匪夷所思的決定。
T.強森(Tyler Johnson)轉了一大圈最後還是回到布魯克林,J.強森(James Johnson)則去當了灰狼,這兩筆操作卡死熱火多年薪資,當然至少最後南灘並非全盤敗退,巴特勒的造訪也是如此。
韋德去年有個沒能把熱火再次帶回季後賽的遺憾,然而他卻利用休賽期說服了可以填補遺憾的救兵。
巴特勒的到來對邁阿密而言宛如一顆新引擎,他帶動過往只是用理查森(Josh Richardson)和德拉基奇(Goran Dragic)等球員當引擎核心勉強發動的汽車,把一台本身具良好潛力與體質的汽車升級成了跑車。
熱火於復賽前例行賽已經透過本來就相當成熟的防守體系,結合由巴特勒擔任發動機的進攻證明自己具備東區勁旅的實力,而在復賽後史波史特拉(Erik Spoelstra)則又再度提升了球隊的進攻高度。
熱火在停賽前大部分採用的進攻方式,大多都是仰賴持球者的切入吸引對手,並搭配外圍掩護製造空間來發動攻擊,但到了「奧蘭多泡泡」之後,他們卻稍微改變了這個攻擊方針。
史波史特拉做出最大的改變是在外圍傳導的比重,熱火為本季全聯盟在空切以及手遞手上做得最紮實的隊伍,也在這兩種進攻類型上位居龍頭,不過教練團在復賽後的調整卻未必是數據能展現的。
首先是主戰中鋒阿德巴約(Bam Adebayo)的運用,阿德巴約之所以在本季首度入選明星賽,甚至有機會角逐最佳進步球員不是沒有原因,從復賽內容中即可看出他的一些進步。
在停賽前,阿德巴約大多都是在三分線內擔任發動攻擊的角色,但自復賽後卻開始看到他從後場運球過前場的畫面,在這個角色的轉換下,卻讓南灘打出了不同以往的掩護策略。
過往邁阿密在發動攻擊時大多都是利用三分線前後的空間來進行掩護,但讓阿德巴約發動攻擊後卻使他們能夠用更擴大的空間來製造擋拆及傳球的機會。
一旦對手趨前對阿德巴約防守甚至包夾時,前者就可利用吸引力將球傳往真正的進攻發動者,而自己也可以馬上擔任第一個掩護點,甚至直接藉由對方被吸引的注意力下滑至禁區執行擋拆,雖然這個新任務會導致他的得分機會相對降低,但卻賦予球隊新的攻擊空間。
除此之外,熱火也總算找到了伊古達拉(Andre Iguodala)的使用說明書,過往史波史特拉時常將這名前FMVP放在終結者的位置,但這顯然對於已經有一定年紀的伊古達拉有些吃力。
因此,在復賽後伊古達拉的角色定位被換至中繼站後反而打出不同氣象,伊古達拉於勇士時期除了是擔綱對手主要防守者之外,在進攻端最大的作為就是二傳者,也就是俗稱的潛在助攻者。復賽後,伊古達拉增加了站在肘區的比例,這使他可以擁有更多的進攻轉換空間,無論是在這個位置進行傳球或執行掩護都非常迅速。
從熱火在戰術上的配置就可看出端倪,過往熱火在外線的配置上,時常都是利用弧頂來製造三分球的出手機會,但復賽之後卻在底線的比例上有所提升。
這是因為當伊古達拉在肘區發動攻擊時可以在持球後受到對手矚目,進而將球權轉換至強邊,而此時再搭配像羅賓森(Duncan Robinson)等射手,即可利用伊古達拉在弱邊製造的掩護在底角接球,結合「Hammer」等戰術出手外線,這樣的進攻模式也讓熱火從本來停賽前,平均每場可投進13次三分球的數字上升了1.5記。
克勞德(Jae Crowder)、羅賓森和菜鳥赫洛(Tyler Herro)是上述兩種進攻模式改變下的受惠者,今年熱火平均每場比賽的空切比例就佔了將近10%,而結合以上兩種進攻上的改變後,便賦予了他們更多的無球空間,不管是透過掩空手切入,或者利用對手的視線盲點出手三分球,都讓球隊在命中率的把握上造就聯盟第一的成績。
尤其熱火在復賽後平均每場比賽可以傳出平均27.5次的傳球,更是驗證了經由空間釋放與掩護交錯下,讓球隊在進攻質量上全方位提升的關鍵。
熱火在復賽後並沒有非常亮眼的表現,但他們在防守的本質上就擁有季後賽相對重要的優勢,若在季後賽前將進攻檔次再度提升,接下來東區各支隊伍在遇上南灘大軍時必將有不少硬仗得應付。
想看更多精彩評論,歡迎光臨Thousand的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ThousandBasketb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