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像我這樣隨意騎著自行車、東繞西逛的玩法,叫「慢旅」。
假如我這麼形容自己:「我總是一邊幻想古時候的那霸浮島模樣,一邊騎著自行車到處亂晃啊,呣呵呵……。」準會被看作是在街頭遊蕩的怪叔叔吧?看來得換個說法,比如說:「週末的時候,我最喜歡到那霸去『慢旅』。」這麼說清新多了。而且「慢」的發音,正好跟漫不經心的「漫」字雙關,豈不妙哉!
在正式出發前往回憶裡的小鎮、小島、海岸與河濱晃蕩之前,必須先對當地有個基本的認識。
我較常參考的是沖繩歷史學家東恩納寬惇撰寫的《南島風土記》。這本沖繩、奄美地名事典在昭和二十五年首次出版,對於三十年前那霸周邊的地名和歷史事件,都有詳盡的紀錄。所以,我乾脆就把它當成旅遊手冊,隨身攜帶。
雖然書中不乏艱澀難懂的漢字及歷史文獻,但多少有助於揣想那個年代的氣氛。比起晚近才出版的旅遊書籍,更加耐人尋味。
書裡描寫了許多景觀或習俗,今天大多都見不到了。譬如「壺川吼吼」的習俗,我以前也沒有聽過。這項習俗,早先流行於那霸的壺川一帶。各位不妨先在腦海中想像單軌電車壺川站、壺川漁港周邊的風景,乃至於奧武山對岸的漫湖河口景觀。
從前,住在壺川這一帶的居民,通常會到河口去捕魚。
湖面上有幾艘並排的小船。趁著漲潮時分,漁夫們奮力地揮動船槳,一邊吆喝,一邊划水急行。
忽然間,一大群魚凌空躍出了水面,落到甲板上。這是一種驅獵捕魚法,漁夫會在行進時發出「吼──吼──」的雄渾吆喝聲,以達到驚嚇的目的。
這幅情景曾經是那霸的名景之一,也稱為「壺川吼吼」。為了極盡所能發出洪亮的聲響,自然便形成了「吼──吼──」的吆喝聲。
我從小對「壺川」的印象就很模糊,老實說,不太清楚它確切位在何處,也不知道以前是不是漁村。原來,壺川河口自古就是個魚群騰躍、漁獲量豐富的漁場呀。我其實挺享受像現在這樣,望著某個地點,對於它被人遺忘的身世,浮想聯翩。
這可不是安靜地「哦、哦」點個頭而已。今後搭都市單軌電車經過壺川站時,我一定要朝著漫湖大喊兩聲:「吼──吼──」……這當然是說著玩的。不過,在壺川沿岸散步之際,我總是感動於今天的壺川漁港所傳承的歷史意義,偶爾也能見到魚隻飛躍到半空中的畫面呢!
前幾天我剛好看到旅遊節目在介紹九州(?)的驅獵捕魚法,當地的漁夫喊的是「嗬──嗬──」,我不禁懷疑,這會不會是「吼吼」的另一種版本。說不定這種吆喝的聲響,早就發展出廣大的文化圈了。 | 壺川,國場川河口處。 | ※文章出處/資料提供:馬可孛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