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火箭系列第二戰,爵士再度被火箭輕取,此戰於攻防兩端仍明顯被壓制,但更嚴峻的隱憂在於,爵士從教練到球員們似乎被打到信心全失,一點生氣都沒有,對於短期賽事而言,沒有比這更壞的消息了。
面對第二戰,爵士團隊並非沒有思考要如何調整的更好,卻都流於形式。如同筆者前一篇分析文章《火箭緊抓爵士痛腳 防守鬥智看門道》也有提到的幾個點,進攻端一開賽米契爾(Donovan Mitchell)確實就有做好要先投進外線的打算,化解火箭防守的如意算盤,一眾綠葉射手群也比首戰看似更勇於投三分,卻都毫無那種務必要命中的信心與氣魄,反映在場上調整效果自然不佳。
本場爵士了比首戰多投11記三分,卻只多進一顆,這還是第二戰被放更多空檔的情況下,火箭當然更堅壁清野的專心封鎖爵士三大得分手段,就是看你外線不起。當對方比你投得還多,三分命中率卻差了快兩成,要贏無疑是奢望,何況連一向樂天的「爵士希望之光」米契爾,都陷入前所未見的信心低迷。
防守端亦然,首戰賽後說要繼續第一戰仿效自公鹿對哈登(James Harden)的特殊防守策略,看起來多少也調整了戈貝爾(Rudy Gobert)提早移動腳步的時間,但筆者亦很認同網友們曾形容過的一句評語「準備的方向就錯了」。
簡單說,就如同好心做壞事,這個對爵士現有陣容負擔太大,而且季後賽臨陣磨槍的策略,開賽不多久那些微調看起來就如此的微不足道,在哈登眼中看來大概根本如同以不變應萬變般,又被破的輕鬆愉快。火箭比首戰更早因此打出水瀉銀花般的團隊火力,爵士遠比首戰還慘的第一節就落後達20分,全隊幾乎可說從第一節就被打傻到軍心渙散,接下來就是看火箭控分控場的時間,把爵士玩弄在手上。
誠如前文所說,今天爵士的三大得分手段不僅依舊被壓制,在綠葉隊友們甚至更不爭氣的外線命中率,更無法拉開防守圈情況下,總得分僅29分,還比首戰更少15分,每人平均得不到10分,要如何贏球?
主要靠的還是首戰火箭相對守不好的魯比歐(Ricky Rubio)與費佛斯(Derrick Favors):前者絕對是本戰爵士最拼的球員,第三節打出爵士全場唯一的追分火氣;後者則是再一次證明了,他是火箭最麻煩的對位者,僅僅不到22分鐘上場時間就繳出14分12籃板3阻攻,正負值又一場是主要輪替中最佳。
困窘的是,前兩戰爵士表現最穩定的兩位,卻是球隊這兩年最常出現在交易傳聞、不時游離於體系外的球員,加上一個全隊最低薪卻打出全隊最高分、唯一一顆以上三分進球的奧尼爾(Royce O'Neale),當爵士主要靠這三個人在支撐球隊,筆者再問一次,怎麼贏?這代表的深層意義是,你爵士季賽練的對上火箭全無用武之地呀!
爵士還有沒有機會讓系列賽重回戰局?當然有,以歷史來說,07年的爵士也是在休士頓吞下兩敗後最終4:3逆轉勝,爵士主場一向也有著光榮難勝的招牌,只是如果沒辦法真正打出Hustle的爵士傳統風格,那個在史隆(Jerry Sloan)時代被視為理所當然的血性,而是現在這種好像要算心理陰影面積的情況,要稱呼機率趨近於零也不為過,畢竟不只球員,甚至連主帥都彷彿有了信心慌。
第二戰賽後許多爵士球員都有更為堅決的發言,這是好事,魯比歐說:「我們不會放棄」,戈貝爾也表示再這麼溫和是不能贏球的,但我們都看過太多球員在劣勢時有過類似的發言,真正說到做得到的人卻仍是少數,尤其身處暴風中心的戈貝爾看起來就是心理陰影最深的那位,真的能言行合一嗎?球迷們也只能謹慎以待。
信心問題是首要,攻防戰術層面恐怕也得再有更大膽的決斷,畢竟已經被逼到牆角了。防守方面,左後撤守哈登的奇招不是不能用,但經過兩場的試驗已經夠了,這已經不僅是台灣,而是遠至美國球迷都頗有微詞。
可殘酷的現實告訴你,太過在意哈登的發揮卻反而讓火箭全隊都打開,根本是本末導致,以哈登今年史詩級表現、MVP強力候選的身手,本來就不要太期望能阻止他個人發揮,遑論反讓他輕鬆串連全隊,不如改回堅持原本防守(至少比生疏的奇招好,總該有季賽防守強隊的一點信心),寧願讓他拿該拿的分數,如本戰魯比歐守成那樣還被進就認了,但盡可能增加他的出手困難與體力消耗,都比被火箭外圍射手射成滿頭包來的多一點勝算。
事實上爵士此戰第一節因此被打爆後,也真的怕了直接棄用奇招,但比數已被拉開至士氣低沉,即便後三節火箭確實沒真正使盡全力,無論如何結果看來爵士真正敗因,也就是輸在用奇招的第一節。
所以除非除非史奈德(Quin Snyder)真的有完全自信,再進一步調整站位就會收效,偶爾破壞哈登的節奏尚可,千萬別又當作主力策略在第一節主打,本身就慢熱又已經有信心問題的爵士,最不能再發生的就是又重蹈覆轍,第一節就被大幅度拉開。
減輕信心危機的壓力後,再者比起防守(我們都知道用回原本的防守陣勢,或許不至於被鯨吞,免不得還是被蠶食),爵士或許更該果決的把目標放在提升進攻上。
爵士現在的防守問題主要受限於陣容,更明說就在核心主力戈貝爾完全被剋死,除非少用或棄用,基本上就是守不住,最多只是減緩失分速度,火箭靠的則是哈登、保羅(Chris Paul)驚人的單打能力,以及傳導出的籃下或後門空檔。
如果參悟這道理,會發現既然已非其他個人防守能力足以解決,何不考慮乾脆棄用部分原本進攻欠佳的球員,提升進攻至上,優先改善球隊的切入、籃板以及最重要的三分?
第二戰末節爵士的幾絲微光,就在於替補中的替補尼恩(Georges Niang)與艾倫(Grayson Allen)在進攻端擦出點火花。前者因為較慢、後者因為菜,季賽都是板凳末端,但他們昨天打出比主力輪替更有拼勁、更勇於挑戰對手的表現。
尼恩射程達三分線,卻仍有大前鋒的低位單打能力、較高壯的身材,反正大家都守不住,至少他更能投三分、持球錯位打點,也更有身材幫忙爭搶籃板以及護框;艾倫則看似是米契爾外,另一個對手難以阻止突破的選擇,雖然昨日三分欠佳,卻有初生之犢不畏虎的膽識,分球與製造犯規也頗具水準。
事已至此,包括全世界球迷共同的疑問:到底為何史奈德仍不願意重用費佛斯(第二戰居然比首戰上場更少時間,明明他在場上就是較好選擇),寧願讓戈貝爾在場上受到巨大到可能損害生涯信心的折磨(但此戰第四節,似乎對防守哈登和卡佩拉連線的站位有點心得了)。
爵士僅存的扭轉契機,其實都在史奈德的幾念之間:是否能果決改以提升進攻為變陣前提而非繼續固守季賽防守組優先論,停止主打防守奇招,以及能否帶領團隊走出士氣與信心低谷。
爵士與被橫掃的距離,到底有多近,且看系列賽第三戰見分曉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