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個水點在哪?」這可說是在南加州時聽到最多的一句話。
經過徒步第一天的三十二公里無水區後,我更了解自己的用水量,所以不再像之前一樣,帶了多餘的水,白白增加背包負重,但補水仍然是我們最關心的事,如果不小心走過了水點,而自己又帶不夠水,後果可以非常嚴重。
絕大部分的徒步者,都會使用專為徒步PCT而開發的手機應用程式,來查看步道上的水源資訊,部分水源會因高溫而乾涸,所以走在前方的徒步者會不斷更新水源報告,幫助其他後來的人,實時了解水源的情況。
但事情總有例外。
前方不遠處某個營地有個水龍頭,資料上寫著「可靠水源」,而在這營地後有近二十公里的無水區,所以我必須在此補充足夠的食用水再上路。當我快來到營地時,我把身上大部分水都喝掉,除了減輕背包重量,也讓身體吸收多點水分。
來到營地,扭開水龍頭,沒水。
我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去扭那不變的水龍頭,彷彿設有通關口號一樣,需要用特定的方法去扭才會有水,但現實就是,這裡補不到水了。
| 人工藏水點大大減少了我們徒步無水區時的難度 | 看著那接近沒有重量水瓶,大約只剩下二百毫升水,要怎樣才可以撐二十公里呢?一般來說,大家會建議每八公里喝一升水,而我出汗比一般人少,喝水量也比較少,所以平均十六公里才喝一升水,但二百毫升,根本就是一口就能喝完的量,靠這點水走二十公里路,還真是沒試過。
當時我並未和台灣隊友一起徒步,所以無法問他們借水,但老實說,在那一刻我沒有太擔心,因為我知道擔心並不能解決問題,而且天無絕人之路,總會有方法補水,就算真的沒有水,走二十公里,辛苦,但不會有生命危險。考慮過最壞的情況,自己也能夠承擔,那就沒什麼需要擔心的了。
其他補水的方法,就是問其他徒步者拿,求他們分一點給我,在這「熱鬧」的南加州,總不會沒有人願意給我一點水吧,雖然可以停下來等其他人的到來,但這不符合我的風格,所以就繼續上路,邊走邊找人。
| 水源短缺,有時候需要離開步道取水 | 老天爺可能想和我開玩笑,平常在步道上,不用多久就會遇到其他徒步者,但偏偏今次卻一個都遇不到,我猜這是因為大家都用差不多的速度,向著同一方向行走,才會一直都遇不到。如果我停下來,說不定很快就會遇到別人,但我不甘心,比起「坐以待斃」地等別人來救我,我更喜歡自己主動去找人解決難題。
太陽高掛,抬頭望向天空,總是希望那一片雲朵,能夠飄到太陽下方,為我擋一下陽光,但事實是一點風都沒有。我一步一步向前走,盡量不去想水的問題,又嘗試將注意力遠離乾涸的嘴唇和喉嚨,用意志力,去告訴身體,我還不需要喝水,我還能撐下去。
不久,來到一條公路口,看到一輛汽車停在路邊,我抱著一絲希望走過去,果然司機就在車裡!我鼓起勇氣敲一下車窗,向司機說明情況,問他有沒有水可以給我一點。
「不好意思,車上沒有水。」司機大哥說,「不過我可以載你去有水的地方。」
實在是太好運了,對他來說,開車十分鐘的路程,我走路卻要走二個小時,所以要找到有水的地方非常容易。補完水後,他又開車載我回到原來的地方,讓我可以繼續走下去。
又有一次,來到一個水點,有水,但水質實在太恐怖。
一個裝滿了水的大水桶,不過上面佈滿青苔,細心一看,甚至蜘蛛網和昆蟲的屍體也浮在水面,水桶旁有一個橫向的水龍頭,但一半已沉在水中,打開水龍頭開關,盡量用容器去接剛從水龍頭出來的活水,不讓那些可怕的飄浮物流進我的容器,可是,一次又一次失敗,一次又一次把水倒回水桶中,終於,我放棄了。
看著那發黃的水瓶,瓶中的漂浮物清晰可見,我很不情願地先用過濾器過濾一次,黃色變淡了,但還是讓我心裡發毛,放了淨水丸消毒後,才敢嘗嘗這可怕的水。不知是心理作用,水有點怪味,還讓我作嘔,但這已經能夠讓我繼續走下去。
《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裡的女主角也遇過類似情況,當時的我,想像著也會有這一幕出現,很熱血,很興奮,當我來到這裡,面對同一個情況,才知道,現實一點也不美好,如果身體和精神,無法接受和適應這個現實,我就會被大自然淘汰,而在一次又一次的困境後,我能夠更容易去冷靜自己的頭腦,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惡劣的環境,也讓自己的接受能力越來越高,如果將這將心態帶回現實社會,相信有助於適應未知的環境吧。 ※ 文章出處/資料提供:凱特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