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0月13日 星期二

摩洛哥馬拉喀什漫步 6-風之女──索維拉 (下)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10/14第54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摩洛哥馬拉喀什漫步 6-風之女──索维拉 (下)
作者/奧利維耶.希宏迪尼


市場

大多數人(市民和路過的遊客)一天至少都至少會經過這裡一次。因為無論大家要找什麼,都有理由認為自己可以在兩側拱廊下的眾多商店中找到。這裡有麵包、短袖汗衫、袋裝庫斯米、椰棗、零售香菸、水果攤(堆滿了橘子、草莓和橄欖)、阿甘油、旁邊飾有幾束薄荷葉的成排排骨、香料。還有很多其他東西,包括仿製制造耐吉籃球鞋和二手手機。

此外,市集就在幾百公尺遠的地方,介於兩道石門之間。市集本身說明了這座城市的雙重性:,因為索维拉自莫加多爾時代以來,已改變了很多。過去十五年來,這座城市看著她的街道有越來越多法國新住民來來往往,他們來這裡收購舊城區老宅並改裝成賓館。「總有一天,法國人會關了舊城區的城門,我們再也進不去了。」一些索维拉人說道。表面上是俏皮話,但其實帶著幾分不快。文化、活躍、布波族,現在的索维拉比任何時候都更配得上「摩洛哥的聖馬洛」這個綽號。市集呈現了她的兩種面貌。左邊的廣場,昔日是用來曬乾酒椰葉或在鵝卵石地面上挑揀穀粒(「好的種子」會落在鵝卵石之間),現在則開了一家時尚咖啡館。這廣場代表是「歐式的」索维拉。這個廣場,與街道另一邊的漁市廣場形成對照。貓鯊、沙丁魚、鰩魚、鰻魚、金頭鯛……擺在攤子上面的魚露出受驚的圓眼睛,那是在海上被抓的魚常見的現象。屋頂上,海鷗正等待飽餐一頓,還不時大聲啼叫要人類別忘了牠們的存在。

沿著城牆走

讓我們沿著城牆走到阿勒巴爾城門(Bab al-Bahar),再往斯卡拉城堡(Skala de la Casbah)的北面炮臺前進。離開索维拉柔和的場景(白色的牆與天藍色的百葉窗),來到這裡,昔日的莫加多爾變得雄壯威武。在鋸齒狀城牆頂部的瞭望臺上,有成排朝向外海的大炮,令人意識想到這座城市長期感到都有必要保護倉庫免於海上攻擊。如今,遊客在已經無用武之地的大炮和昔日堡壘之間(堡壘下方設置高級細木商店),漫不經心地閒逛。在工坊陰涼處,高級細木工匠特別為崖柏的根部加工:用「布團」以同一個中心點圓慢慢繞圈的慢動作,用「布團」為樹根上清漆。這種帶有天然深色紋理並散發香氣的這種木材,可用來製成盒子、箱子和框架,也可製成比較「時髦」的商品,像是雪茄盒、燈具、CD架……

不過,斯卡拉城堡特別容易尤其引人將把目光轉向大海,。往大炮對準的方向望去,有一長串綿延的暗礁,把我們的目光導向介於天空與大海之間、有海鷗啼叫的奇紫群島。

前往港灣碼頭

走伊本霍斯德街(rue Ibn Rochd)回到穆雷哈桑廣場。往海邊的方向,海港之門(porte de la Marine,厚重的石拱門上標示建於一七六九年)通往港口。這裡有斯卡拉守城炮台(Skala du port)和成排大炮看守碼頭。正如鑄在青銅大炮上、來自源於歐洲的碑文vigilate deo confidentes(「信靠真主,專心站崗」)所示,這些火炮把座架都壓垮了,以致木頭處處裂開。無所謂:反正大炮再也沒有防禦的作用,這真是太好了。也因此,我們得以登上到炮臺,從容享受三百六十度的景觀:一邊是浮現在赭色城牆上方的白色城市;另一邊是呈鋸齒狀的沿海地帶、莫加多爾島和大海。如此優美的景色,奧森•威爾斯當然不會錯過。他執導的《奧賽羅》中(一九五二年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有幾個場景在索维拉的港口拍攝。


傍晚,滿載漁獲的漁船歸來,彼此緊挨著停靠在港灣碼頭,顯得一團亂。這時正是海鷗騷動不安的時刻,。見到漁獲而興奮起來的海鷗飛快掠過天空,四周充斥著牠們尖銳的啼叫聲。小船只要有僅仰賴沿海漁獲,便足以供應市場和港口附近的廉價餐廳便已足夠,只見船主展示漁獲,想盡辦法慫恿過路人選購。到處都是 漆布、炸魚的味道、火盆冒出的煙。再看那些冒險到遠洋捕魚的大型船(沙丁漁船、延繩釣漁船、拖網漁船)冒險到遠洋捕魚,這類漁大船大多半直接在碼頭建造。在造船廠,工人還在使用勞力工作,用火、水和蒸汽改彎沉重的船肋;材料方面,。至於船的材料 ,船殼板是用用桉樹,龍骨則是用西班牙橡樹,船肋用的是「非洲桃花心木」(當地人用來稱呼非洲內陸生產的非洲楝 )。

來到這裡,難免要面對橫掃大西洋沿岸的信風。常來這個長形海灘泡海水浴的人都知道一件事:索维拉是風之城。對從事帆板運動的人而言,她是「風城」;在遊客眼中,她是「信風之女」。索维拉與和這位個吹飛讓沙灘傘飛起來、狂掃城堡區巷弄的隱形夥伴密不可分。在城市南端的笛亞巴特村(Diabat)和西迪卡烏奇鎮(Sidi Kaouki)的路上,信風使成排風力發電機的葉輪轉動。在一九六○年代,笛亞巴特村曾有幾年的時間是嬉皮(Hippie)的聚會處集的所在。著名的美國音樂人兼創作歌手 吉米•罕醉克斯(Jimi Hendrix)也曾寄宿這裡。披頭族(beatniks,嬉皮的前輩)並沒有為這裡留下最美好的回憶。不過,誰知道呢?或許多少就是因為多虧他們,才有一股無休止的度假風吹向索维拉。

※ 文章出處/資料提供:貓頭鷹出版
 
摩洛哥馬拉喀什漫步
奧利維耶.希宏迪尼

獨立記者暨攝影師。他常為數種媒體雜誌撰寫旅遊文章,負責長期報導並思索旅遊這種特殊活動的意義。擔任法國聯播網每周六早上旅遊節目的專欄作家期間,他為工作也為樂趣而旅行,足跡遍及挪威北部諾爾蘭郡的荒郊野外到馬達加斯加安德羅伊區的最深處,並從南美洲亞他加馬沙漠到法屬南部領地。他已發表數本法文版「孤獨星球」系列叢書,包括《馬達加斯加》、《留尼旺與模里西斯》、《科西嘉島》、《魁北克》。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