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了耶路撒冷古城,中午在西耶路撒冷新城區享用豐盛的午餐,接下來我們來到了議會的前面,被命名為「Knesset Menorah」的一座超大的以色列傳統燭臺矗立於議會附近,以色列的國徽也是採用七支燭臺為精神象徵。中間的支柱代表安息日,其他兩旁各三支代表著上帝以6天創造出宇宙萬物。在聖經的出埃及記曾記載著純金打造的燭臺被安置在聖殿中做為聖物之一。後來羅馬入侵以色列毀了聖殿,這座燭臺就不知去向。不過常可以看到燭臺被雕刻在在古錢幣或建築物上,甚至羅馬的提圖思凱旋門(Arch of Titus)拱頂上也出現了燭臺的圖樣。至於後來出現的9支燭臺,是為慶祝公元前164年以色列戰勝了異族統治,重新建立了猶太人的王朝,於是每年的12月7日被訂為光明節,那天家家戶戶都會準備燭臺,節慶開始後以中間的一支燭火點燃其他的蠟燭,每天點燃一支直到全點燃為止。
耶路撒冷新城區
這支巨大的銅雕燭臺的高度為5公尺,是猶太裔的英國人本諾埃爾肯(Benno Elkan)以6年的時間製作完成,上面雕滿了以色列的重要歷史事件,因而這座蠋臺也被視為一部具體而微的立體展示的史書,1956年由英國的國會把它贈送給以色列。
往南一公里遠抵達了以色列博物館,佔地約8萬平方公尺的博物館,有四個主要展覽館和一個藝術品展示園地,裡面收藏了約50萬件的古物和藝術品。它們分別為舊約聖經考古學館、猶太人的藝術與生活館、精品藝術館、青少年藝術教育館和當代雕塑園地等,1965年正式開放給大眾參觀,每年吸引了約一百萬的人潮。
西南面的入口處展示了一座一世紀時的耶路撒冷的50分之一的縮小模型,這個具體而微的城市模型是旅館的老闆(Hans Kroch)出資,1960年委託建築師參考古籍的記載,仿造公元前66年時耶路撒冷時的市容所製作出來的一座模型,1966年正式開放給人參觀。第二聖殿的模型(Second Temple Model)佔地面積廣達2萬多平方英尺,顯示的有宮殿、百姓住家、庭院、花園、戲院、市場…等等,因為場地受限這座模型在2006年被移到以色列博物館的廣大庭院中供人參觀。
緊接著我們看到了一座白色的圓形屋頂,彷彿一個巨大的鍋蓋,圓周的邊緣還圍著一道道的水柱噴泉,這是博物館中的鎮館之寶:古卷聖龕(Shrine of the Book) ,這棟建築有三分之二的樓層是在地底下。與古卷聖龕相對的是一堵玄武岩的灰黑色的牆垣,兩棟建築物黑白成強烈對比,象徵光明之子對抗黑暗之子,據說靈感來源是古卷中所闡述的宇宙二元論。
至於什麼是死海古卷,那就要追溯到1947年的春天了,故事發生在離耶路撒冷約10公里的西北方,死海沿岸有一個叫昆蘭(Qumram)的峽谷,有幾個牧童為了尋找迷路的山羊,無意中發現了一個山洞,在山洞中看到了一些陶甕,裡面裝的竟然是羊皮紙為材料製成的古文卷。
2010年拍自約旦博物館的古文卷
牧童拿到的古文卷被古董商收購,這些古卷就這樣流傳開來,經過宗教權威人士鑑定後,證明古卷是西元前三世紀到西元一世紀的古物,這些羊皮紙上寫的都是手抄本的古老希伯來文的聖經。聽到這項消息後,以色列的考古學家展開了大規模的搜尋,果然又發現了十幾個藏著古卷的山洞,大量的古卷就這樣出土了。1951年考古學家更進一步找到了昆蘭宗團的遺址,這裡是猶太教苦修宗教團體抄寫經文的地方,為了逃避羅馬人的迫害,把古卷藏在山洞的陶甕內。據估計這裡藏有數以萬計的古卷唷。
為了收藏與展覽這些古卷,以色列當局建造了這座古卷聖龕(Shrine of the Book)的展覽館,1965年正式對外開放參觀,展覽館裡面收藏了將近一千件的死海古卷,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文獻,裡面採用了特殊的照明設備,當然是不准拍照的囉。
除了古卷聖龕外,博物館另一棟建築物還設有四個展覽區,半小時的有限時間內我只逛了考古展覽區,這一區包含了12個展覽室,展出的有以色列出土的文物與來自世界各國的猶太人所捐贈的收藏品。以色列建國不到百年卻擁有這麼多的古文物,並且很有系統的提供了各種的資訊,讓參觀者可以從文字扼要解說中增長知識,的確是很不簡單的一項文化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