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遍路道上的美好傳統
這天也是個好天氣,離開森本屋,我們繼續跟著箭頭指示往第六番的方向走,此時正是小學生上學的時間,路上的孩子們會主動和我們問好。
在遍路道上,相互問好是一種禮儀,遍路者在路上相逢時,必定會互相打招呼。而四國當地的居民,也常會主動和迎面而來的遍路者打招呼。漸漸地,我們也習慣如此。走在路上時,逢人就會先送上問候。
第六番安樂寺自古就以溫泉勝地聞名,據說有治療萬病的神效,寺裡的溫泉宿坊在遍路圈很有人氣。第七番十樂寺的山門建築還保留了濃厚的中國風,這裡的本尊供奉阿彌陀如來,而該寺即以阿彌陀如來所在的極樂淨土中所享有的快樂而得名。
參拜完十樂寺的本堂和大師堂,一轉身就看到一旁的空地邊擺了幾張桌子,有幾位老爺爺和老奶奶們準備了很多東西要「接待」遍路者。桌子上擺滿了瓶裝飲料、餅干、巧克力、巡拜用的香燭,其中一位爺爺拼命拿桌上的東西塞給我們。
對四國當地人來說,「接待」是遍路道上的美好傳統。遍路者被認為是在進行承擔了人類共業的苦修,而對於這樣的人佈施自然也是功德,當地的居民常會對遍路者佈施食物飲料,或贈送金錢,也有民家會接待遍路者免費住宿。
| 在十樂寺內,附近的老人會準備了滿桌的點心、遍路用品, 接待來訪的遍路者。 | 後來的一路上,我們常常得到四國人的照顧,這種親切的互動是一種美好的力量,也成為了我們遍路生活裡的甜美回憶。
往第八番熊谷寺的路有些坡道,走起來更是累人,但是到了熊谷寺後,一切的疲勞都可以暫丟一旁,因為被櫻花包圍的熊谷寺實在太漂亮了。
| 來到熊谷寺,我們接受了這華麗的櫻花雨洗禮。 | 八十八靈場雖然大多在空海大師時代就已開基,但經過朝代轉移,時間遞嬗,許多寺院早就經過多次重新翻修。熊谷寺雖曾遭火事波及,但整修後仍保有古典的風采,兼容和式與唐式複合的建築,厚重的原木架構,使得佛寺的莊嚴更加彰顯。
我們在熊谷寺也遇到當地老人會的接待,給我們一人兩包面紙和兩顆大橘子。
寺的旁邊有個墓園,墓園內櫻花盛開,我們經過的時候正好有一大群老人在那裡舖席賞櫻,非常熱鬧。仔細一想,這種組合還蠻妙的,一群老人坐在墓園裡賞櫻,如果陰陽時空的界限可以打開的話,想必此刻會是場更盛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