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談一個中華職棒的特殊現象,那就是有許多所謂的「業餘時期強投」,他們成名很早,進職棒後表現卻不理想;反倒有不少業餘時期默默無名的投手,進職棒後逐漸成為球隊不可或缺的主力投手。
舉幾個例子好了,蔡璟豪,業餘時期曾多次入選國家隊,最快球速逼近150公里,搭配犀利的指叉球,剛進職棒頗受矚目,然而他加盟統一獅第三年,表現愈來愈不理想,今年只在一軍投11.2局,防禦率7.71。
黃志龍,2007年亞青賽中華隊奪冠大功臣,後來跨海到日本職棒讀賣巨人打球,一度被日本媒體喻為「王建民二世」,回台加盟統一獅後,邁入第二個球季仍一勝難求,一度淪為敗戰處理投手。
李居冠,高中時期就以拿手的指叉變速球,也就是俗稱的「螃蟹球」大殺四方,成名很早,2011年加盟Lamigo,表現並不好,隔年被交易到兄弟象,終於投出應有的水準,51次中繼出賽拿下19次中繼成功,防禦率3.97,然而今年投球又大「走鐘」,10次中繼出賽投了10.1局,防禦率是破表的9.58。
王英山,同樣是在高中時期就已成名的超級強投,在三信家商時期球速就可以飆破145公里,一度傳出旅外打球的消息,後來留在國內就讀台灣體院,今年進職棒透過交易來到Lamigo,只在一軍出賽1場,要在職棒生存恐得加把勁。
林彥峰,國內唯一曾在美國和日本兩地打職棒的本土球員,業餘時期是國家隊常客,進職棒後,第一年出賽42場,雖然拿下14次救援成功,但防禦率高達6.44,今年出賽9場投13.2局,防禦率7.90,絲毫不見過去在投手丘主宰戰局的霸氣。
羅政龍,2006年洲際杯中華隊國手,業餘時期是一名頗被看好的左投潛力星,進職棒後表現令人大失所望,2011年打職棒至今,23次先發僅拿下4勝,生涯防禦率高達6.15,今年更是完全沒有在一軍出賽的紀錄。
另外,曾經旅外發展的林柏佑、林旺億、黃偉晟、耿伯軒,今年也是投得浮浮沉沉,幾年前的高中頂級強投張耿豪,今年投球姿勢也一直在調整當中,最近兩個球季投得同樣掙扎,其他還有幾名業餘時期強投,進職棒後表現不盡理想,在此就不贅述了。
反觀有幾名業餘時期默默無名的投手,進到職棒以後表現令人眼睛為之一亮。2011年新人王得主官大元,2012年新人王得主傅于剛,過去在業餘打球,幾乎很少人聽過他們的名字,現在,官大元和傅于剛已經是中華職棒頂尖的中繼投手。
Lamigo兩大主力中繼投手謝長融和陳正達,兩人在業餘時期也是名不見經傳,陳正達甚至一度淪為職棒邊緣人,今年球季兩人是Lamigo牛棚主力,出賽數在球隊投手群排前兩名,陳正達出賽42場投35局,防禦率2.83,謝長融出賽35場投28.2局,防禦率3.14。
統一獅投手江承峰在業餘時期也是無名小卒,進職棒後4次先發表現都令人印象深刻,即使擔任後援也算稱職,如果不算前一次出賽他中繼2.1局被Lamigo打線打爆狂失6分,使得目前防禦率達4.14,不然在此之前他投39局的防禦率只有3,算是很稱職的先發、中繼兩相宜的投手。
為什麼許多業餘時期的超級強投,進職棒後表現卻不盡理想?原因當然很多,過去投太多累積疲勞和隱性傷勢、小時候練太多導致對棒球失去熱情、成名太早以至於後來的態度不正確、因受傷造成投球實力下滑,其實,可以列舉的原因頗多,但關鍵還是在於,在棒球這一條路上,每一名球員真的有把「職業棒球」當做一生的事業在經營嗎?當你們緩下腳步歇息,就是其他人迎頭趕上的契機。
官大元、傅于剛、謝長融、陳正達、江承峰等所謂的「業餘無名小卒」,他們過去沒有受到大家太多矚目,其實未必是件壞事,畢竟他們進職棒不用承受像成名已久的選手所擔的包袱,可以放手一搏,而且他們會更珍惜這一個得來不易的舞台,企圖心會比其他球員更強,或許可以做為今年中華職棒強投紛紛落難,無名小卒竄起的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