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我們即將啟程進行28天的東北非深度之旅,依照慣例旅行社老闆到機場送機,並發給每個人一個退費的信封袋與明細表,裡面總共有155塊的美元,這是因為沒有訂到預定的三間旅館,退給我們的不同等級的旅館差價。
每個人收到這份意外之喜的禮物,忍不住都笑逐顏開,雖然這原本是我們繳交的部分旅費,但感覺就像是賺到一筆意外之財般的高興,對我來說更像是及時雨。因為我到機場時,才發現我的錢包中怎麼只帶了一些美金的小鈔,正愁著要如何解決這困境時,收到這155美元的退費後,尷尬的難題馬上迎刃而解了,事情怎麼這樣的湊巧,連我都覺得不可思議唷。
到香港後,直到晚上10點才轉搭衣索匹亞航空的班機,經由曼谷再飛到非洲東部的衣索匹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當地清晨抵達後,再轉搭另一段的飛機到非洲紅海邊的吉布地,整個過程超過了13個小時,踏上旅程後一整天的時間就耗在機場與飛行途中了。
當我們抵達吉布地(Djibouti)時,已經是當地時間9日早上的10點半,出了機場後就直接到餐廳用午餐。因為是葉門的旅行社代理一切事務,午餐就被安排在一家葉門風味的餐廳用餐,睽違一年後又吃到超大的葉門烤餅,大家都覺得好親切。主菜是葉門式的烤魚,雖稱不上美味可口,不過大家能有機會再回味葉門餐,總覺得十分難得。
吃完了午餐後,就被安排進旅館休息,2005年我初到吉布地,住的是喜來登旅館(Sheraton in Djibouti),就這麼湊巧這次也安排在同一家旅館,雖然是舊地重遊,但旅館已重新整修過,沒有似曾相識般的感覺。
| 2005年初到吉布地 | | | 2011年的喜來登旅館(Sheraton in Djibouti)變成這樣子 | 座落於Tadjoura海灣上的喜來登,並不是吉布地最頂級的旅館,不過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讓它成為擁有天然美景的著名旅館。大廳的落地窗正好面對著一片湛藍海域,坐下來啜飲著冰涼的冷飲一面欣賞著碧海青天的海洋風情,這才是真正度假的感覺唷。大廳旁有階梯可以走到游泳池畔,一陣陣的濤聲好像海洋的呼喚般,讓人忍不住的踏入沙灘,享受片刻的戲水之樂。
最讓我驚訝的是在Lobby提供了旅客免費的網際網路的服務,而且可以毫不費力的進入中文的網站,只要在入口網站輸入網址立刻就看到我的部落格了,非洲竟然和美國一樣的先進,這是我在非洲頭一遭的上網新奇體驗。
中午休息過後,下午3點鐘我們進行了市區的觀光活動,從旅館到市區約20分鐘的車程。我們先從市中心的高級住宅區開始逛起,這裡許多的建築都是法國殖民時期所留下來的住宅,以白色的樓房佔大多數,現在都改為餐廳或旅館了。
街道看起來十分寬廣,但整個街景卻極為冷清,只有一些居民坐在騎樓下聊天,很難相信一個國家的首都竟然給人這樣的印象。導遊說是因為白天又是週末的關係,一到上班日或晚上,就會出現熱鬧的景象。走過幾條街,經過一座小清真寺後,漸漸出現了一般平民老百姓的住宅了。
幾家賣紀念品的商店看起來還蠻吸引人,才繞過街角,路面已變成泥土路,各類攤販堆積的商品讓街景一下子變得生動活潑了,也出現了較多的人潮。走到了盡頭,出現了一個大廣場,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吉布地最熱鬧的地方在這裡喔!
這是個露天的市集,一眼看過去大多是生鮮蔬果的攤位,屬於一般市民的消費市場,難怪顯得熱鬧滾滾呢!今天整個市區觀光就在這裡畫下休止符。接下來車子就沿著海岸線而行,約10分鐘左右來到市郊的一座廣場,一座醒目的阿法族(Afars)士兵的雕像矗立於廣場上,雕像後的白色建築物是音樂廳,遠處則是一座清真寺和學校。
穿過馬路就是海岸,岸邊新建完成的一座座小巧的餐廳,還未正式營業,這是吉布地計劃發展觀光的建設之一。對岸一棟白色建築物是總統府。順著海岸而行,我們來到了吉布地的港口,位於塔珠拉灣的這座港口,初建於法國殖民時代,與葉門的亞丁港共同扼守著紅海與亞丁灣之間的曼德海峽(the Mandab Strait) ,無論在商業與軍事戰略上都佔有極重要之地位。
| | 小巧的餐廳 | 對岸一棟白色建築物是總統府 | | 自從蘇伊士運河通行以來,紅海成為進出地中海必經之水域,中東產油國所輸出的石油也都仰賴這條海運線,自然而然的吉布地港口的地位就更加的受到重視了。不靠海的衣索匹亞,大部分的輸出入也都運送到這裡再轉運到世界各地。由此看來吉布地港儼然成為非洲對外的一個重要門戶了。
很快的就看到夕陽徘徊於天際線上,今天的行程也到了尾聲了。回到旅館時,正好趕上欣賞夕陽美景。再進餐廳享用豐富的自助晚餐。從中午進入旅館後,就發現有許多軍人出現在旅館中,在餐廳用餐時當然也碰到了這些軍官們,據說他們都是屬於聯合國的維和部隊,在這裡的任務是抑制索馬利亞的海盜的猖獗,以維護紅海的航運安全,可見曼德海峽在航運上之地位,是多麼受到重視了。
吉布地共和國 ( Republic of Djibouti) 位於非洲東邊的吉布地,北邊與厄利垂亞為界,東南邊與索馬利南為鄰,西南邊是衣索匹亞。東邊則濱臨紅海與亞丁灣,土地面積約2萬多平方公里,只有臺灣的5分之3的大小,人口有74萬。極小的平原分佈東邊的海岸,中部是火山高原,北部屬高山地帶,土地大都是貧瘠的荒漠,不適合於耕種,一半的人口數都居住在首都吉布地。
| | 吉布地共和國的國旗 | 經過吉布地的東非大斷層 | | | | | 吉布地的港口 | 乾旱的土地 | | 約3世紀的時候就有阿法爾族人(Afars)居住在吉布地,而來自索馬利的伊薩族(Issas)隨後也遷居於此地,這兩大族裔構成了吉布地的兩大勢力。9世紀初伊斯蘭教的勢力不斷的擴張,居民大都接受了伊斯蘭教的信仰。
19世紀以前吉布地由蘇丹王所統治,法國入侵後被稱為法屬索馬利南(French Somaliland) ,雖然獨立運動呼聲不斷,但因政黨利益爭端無法解決,所以一直維持法屬海外領地的關係,並於1967年再改名稱為法屬阿法爾和伊薩(French Territory of Afars and Issas) ,吉布地爭取到了自治權 。1975年吉布地又興起了獨立浪潮,兩年後實施公民投票,全民一致贊成獨立,1977年6月27日吉布地就正式宣佈脫離法國而獨立。
| 吉布地的總統 伊斯梅爾奧馬爾蓋萊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