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卸任中華職棒會長的趙守博,昨天(1月31日)拋出「中華職棒應該再增加球隊」的議題,言談中不難發現,2008年爆發假球案一口氣少了中信鯨及米迪亞暴龍兩隊,「假球案」及「減少兩隊」一直是趙守博在會長任內最大的兩個遺憾。
趙守博倡議的「中職增隊說」,與目前檯面上的主流意見大致吻合,提出中華職棒應該再增加1至2隊的觀點在於,只有4支球隊,對戰組合僅6組,打久了,球迷的新鮮感也沒了。
球隊少,相對地提供球員表現的空間就小,去年底業餘好手陳偉志就曾表示自己選擇留在台電,而暫時不願挑戰職棒,原因不外乎職棒僧多粥少,如果進入職棒上場機會可能不會太多,不如待在業餘打球比較穩定,目前有不少留在業餘球隊的好手想法與陳偉志一樣,這是國內職棒的損失。
另外,球隊少,會讓球員交易市場不夠熱絡,自由球員市場也會「有行無市」,間接造成球員薪資無法提升,中華職棒再增加1至2隊似乎利多於弊。
令人好奇的是,面對輿論呼籲增加球隊,中華職棒準備好了嗎?今年或明年是最佳時機點嗎?
首先,最現實的是球員整體素質的問題,今年四隊經過大力補強之後,本土球員總數都在42至45人之間,如果加上洋將,球員總數接近50人,競爭比往年激烈許多,然而平心而論,各隊先發、板凳球員,以及一軍、二軍球員之間的實力仍有一段差距,如果今年或明年增加1至2隊,有限的好選手分散到其他球隊,難保比賽品質不會下降,昨天兄弟象老闆洪瑞河就表示,冒然增加球隊有可能會降低比賽品質。比賽品質降低,對票房和收視率而言並沒有好處。
第二,則是二軍制度的問題。職棒役男代訓制度廢除,今年四隊願意大力補充本土新血延續二軍命脈,很大的原因在於體委會提供高額補助金給各球團,作為建立二軍的資本。如果仔細檢視,四球團二軍球員素質並不是那麼整齊,且扣除待在二軍養傷的球員,各隊編制內的球員數有可能不足而無法應付二軍比賽,因此,預期今年球季二軍「借將」及「自行培訓選手」仍會存續,當二軍球員不足及素質不整齊,自然會降低比賽強度,二軍比賽的意義就會削弱不少,可以說,中華職棒二軍制度有進步,但還有進步的空間。
第三,是大企業進駐職棒意願的問題。近幾年中華職棒大力改革,自由球員制度上路,球團灑出許多張複數年合約,「運彩條例」通過,嚴懲涉入打假球案者,球迷逐漸回籠,各項利多出爐,職棒春燕看似到來,不過,這只是國內職棒改革的起跑點,別忘了,去年平均單場觀眾人數仍不到3,000人,和兩聯盟合併的前一年(2002年)差不多,電視轉播收視率也只是微幅上揚,更重要的是,聯盟及球團的防賭機制是否完善?恐怕要打上一個問號。
企業家是生意人,在商言商,對於職棒整體景氣和大環境當然會看在眼裡,國內職棒發展逐漸步上軌道,景氣慢慢回溫,相信會吸引一些「企業」有興趣投身職棒,然而大環境氛圍還沒好到可以讓「大企業」組一支職棒球隊,昨天洪瑞河也說,「現階段四球團必須把大環境弄好,才有更多企業願意花錢組職棒球隊。」不無道理。中職要像習武之人,先紮穩馬步,再練打拳。
老實說,筆者贊成中華職棒應該要再增加球隊,然而時間點不是現在,如果中華職棒不再爆發假球案,可以預期未來職棒景氣會愈來愈好,票房也會逐年提升,在這個前提之下並不愁沒有企業組隊進軍職棒,要擔心的反而是沒有資本雄厚的大企業進駐,這幾年統一獅的經營策略早已說明,由大企業來經營職棒球隊有多麼重要,大企業永續經營職棒,會比小企業苦撐待變來的有意義。
未來幾年還會有一批旅外好手回歸中華職棒,業餘好手也會陸續投身職棒,屆時球員整體素質更整齊,二軍制度也更完備,如果有大企業願意組隊,三年後進軍職棒或許是不錯的時間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