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美國職棒常用是否為"優質先發"(Quality Start),來評斷投手對一場比賽的貢獻。投手要能有一場"優質先發",必需至少投6局,最多不失3分(責任失分)。這是1985年時費城一位報紙的棒球作家洛依(John Lowe)所創造,這簡單方法已被用了二十多年,大多數人都可以接受,認為有這樣表現的投手對勝利有貢獻,球隊常能在3場比賽中贏2場。
可是像其他日新月異的事物,現在人們對任何事都會要求更多,近年來就有人對"優質先發" 紀錄開始批評。就是那棒球統計大師詹姆斯(Bill James),他提出"比賽評分" (Game Score) 方法來品評投手的貢獻,建議 以65 "比賽評分"為"寶石先發"(Gem),認為這比"優質先發" 更準確。"寶石" 是美國一般球評形容一場珍貴、優越投手表現常用的字語。
大家可以想像要能更準確地品評投手的貢獻,勢必要花更多時間去精細地計算,所以我在此文就是要報導"優質先發"的缺點與"寶石" 新法的優點,大家可以去想這 "寶石"新法的優點,是不是值得用這更複雜的方法去獲得 ?我也希望從我這報導,大家可看到美國對棒球的研究方法。
現在批評"優質先發"的人認為這樣的表現是太平凡了,例如在6局中失3分就是等於在9局中失4.5分,那是4.50防禦率,這有什麼"優質" ?那棒球统計機構 "棒球資料解答"(Baseball Info Solutions)就計算出過去10年中,所有投手總計投出2118場這樣的比賽(剛好6局失3分),他們球隊也只有0.475勝率(贏1007場),低於五成,所以這真的是不怎麼好。
可是"優質先發"的定義是至少投6局,投出第7、8、9局與9局以上的比賽也包括在內,而且失分也包括0到2分,6局失3分是所有情況中最差的表現,4.50防禦率也就最差,所以如果將所有這些情況的比賽都加起來,在過去10年就一共有22438場(那6局失3分的比賽只是其中的2118場), 全部 "優質先發"的平均防禦率當然會比4.50低,有人就去查出1984年到1991年的所有"優質先發" 比賽,算出它的平均防禦率就是1.91 。
不但如此,過去10年那一共22438場"優質先發" 比賽的球隊就有0.679平均勝率(贏15235場),三場比賽中會贏兩場,這比率是很高,去年贏最多102場的費城人勝率也只是0.630。可是批評"優質先發"的人還是不滿足,查出詹姆斯的"寶石先發"比賽在過去10年中有9213場,而這9213場的平均勝率就有0.815勝率(贏7509場),認為這比"優質先發" 的0.679好多了,而且這也沒有"優質先發" 那6局失3分情況的缺點,這樣的看法會令人驚奇,因為要算出"寶石先發"的方法是比較複雜。
詹姆斯的"寶石先發"決定投手必需至少得65"比賽評分" ,或至少投6局中零失分才能得"寶石"。"比賽評分"的算法是以50分作起點,然後依照情況加分或減分。在3種狀況下能加分:(1)使每一打者出局加1分。(2)自第4局後,多投1局就加2分。(3)每三振1次打者加1分。在4種狀況要減分:(1)每次被打出安打減2分。(2)每次失1責任失分減4分。(3)每次失1非責任失減2分。(4)每次保送打者減1分。這算法是這麼複雜,有多少人會有時間去算或去找資料?
大家要知道詹姆斯創造"比賽評分" 是要精細地品評投手表現,想知道投手在9局中有最卓越表現時會得幾分?他算出是114分。有這樣表現的投手必需投完9局,三振每一打者,每局也只面對3位打者,所以沒有被打出安打或保送。這計算是投手在開始時就有50分,他使27位打者出局就加27分,從第4局後又能完成5局就加10分,再加上三振27位打者,就加27分,一共就是114分,棒史上還沒有一位投手有這樣的表現。以前小熊投手伍德(Kerry Wood)在1998年投出一場1安打、0保送、三振20次的完封比賽,他就得了棒史上最多105"比賽評分"。
所以用這詹姆斯方法算出65"比賽評分"的"寶石先發" 去取代"優質先發" 可說是牛刀小用,不但是太複雜,而且也不需要,因為如果要使"優質先發"比賽有更高勝率,不是只要將最多失分從3分減到2分就可達到這目的?所以"優質先發" 紀錄應會常久存在,如果要精細地比較投手表現才用"比賽評分"。
不像投手勝投數或勝率,"優質先發"不受球隊守備失誤、攻擊與救援投手能力影響,但會與球場打擊難易有關,在容易攻擊的球場,投手要得"優質先發" 比較不容易。棒史上一季中有最高"優質先發" 率的投手是1985年大都會投手古頓(Dwight Gooden),他在那年主投的35場中有33場是"優質先發"(94.3%),從1950年到現在,巨人投手林瑟坎(Tim Lincecum)則有投手生涯最高"優質先發" 率(72.7 % ,139場中有101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