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五(11月25日)亞洲職棒大賽即將開打,其中來訪的澳洲代表隊伯斯熱火,國內球迷對這支球隊不算太熟悉,筆者簡述伯斯熱火及澳洲棒球發展歷史。
伯斯熱火隸屬於澳洲棒球聯盟(Australian Baseball League,簡稱ABL),澳洲棒球聯盟早在1989年就已成立,比中華職棒還早一年,到了1999年因資金周轉不靈,被澳洲籍大聯盟球星David Nisson與當地企業聯合收購,並更名為澳洲國際棒球聯盟(International Baseball League of Australia,簡稱IBLA)。
澳洲國際棒球聯盟運作兩年就因故解散,之後澳洲只有類似台灣甲組成棒聯賽這樣的短期盃賽可打,直到2010年底在美國職棒大聯盟的協助下,與澳洲棒球協會合作重新建立澳洲棒球聯盟(ABL),其中大聯盟出資佔75%股份。
復興後的澳洲棒球聯盟共有6支球隊,包括伯斯熱火(Perth Heat)、阿德萊德鯊魚(Adelaide Bite)、布里斯班土匪(Brisbane Bandits)、坎培拉騎兵(Canberra Cavalry)、墨爾本飛行官(Melbourne Aces)、雪梨藍襪(Sydney Blue Sox)。
「澳洲棒球聯盟復興元年」例行賽共打40場比賽,跟大聯盟一樣沒有和局賽制,於2010年11月6日開打,例行賽為期將近3個月,到了1月底進行季後賽,取例行賽前四名晉級季後賽,季後賽每一輪都採3戰2勝制,對戰組合由例行賽前兩名球隊對戰,獲勝的一方晉級冠軍賽,落敗的一方在與跟球季三、四名球隊的獲勝方進行挑戰賽,贏者打冠軍戰。
由於澳洲棒球聯盟復興元年橫跨2010年與2011年,故統稱2010~2011年賽季,例行賽第二名伯斯熱火,先擊敗例行賽排名第一的雪梨藍襪,直接晉級冠軍戰,冠軍戰再擊敗布里斯班土匪,由伯斯熱火獲得年度總冠軍。
2011~2012年賽季,也就是「澳洲棒球聯盟二年」,於2011年11月3日開打,賽制和元年相同,取得澳洲代表權的伯斯熱火拿下開季11連勝,進軍亞洲職棒大賽,來勢洶洶。
澳洲棒球聯盟背後的大股東是美國職棒大聯盟,對於大聯盟官方來說,11月至2月正好是位處南半球的澳洲夏季氣候,很適合打棒球,加上大聯盟休兵,有時間向海外推展棒球事業,而澳洲球員潛力十足,語言相通,簽一名澳洲籍球員的代價比美國本土球員低上許多,將澳洲當做龐大的棒球人才庫,是大聯盟願意出資協助澳洲棒球聯盟成立的遠因。
目前澳洲棒球聯盟6支球隊的澳洲籍球員,平常都有自己的工作,有具備學籍的學生球員、有人當醫生、有人當律師、有人當消防員,非球季期間會找時間聚在一起練球或打社區比賽,到了11月,6支球隊齊聚一堂打40場聯賽,除了澳洲籍球員,包括美國、加拿大、日本、南韓、南非、荷蘭等國球員,都會以傭兵性質加入其中一隊。
由於6支球隊教練團有些是由美國職棒小聯盟教練擔任,小聯盟球探也會到場觀戰,因此,這批教練團及球探會就近選才,挑選年輕有潛力的澳洲當地球員到小聯盟發展,通常他們的簽約金不會太高,而外籍球員(其中許多都來自小聯盟)主要是來這邊維持手感,或想要多增加比賽經驗,最近改練左打的胡金龍就是一例,當然,也有少部分外籍球員在這裡打球,希望能吸引小聯盟教練及球探目光。
薪資待遇部份,球季期間,實力好一點的球員月薪約5,000至6,000美元,實力差一點的球員最低月薪大概落在1,500美元水準,非球季期間待遇可能沒有那麼高,不過前面提到,大部份澳洲球員平常都有工作,不然就是在學學生,如果不打球的話,球員也不會養不活自己。
雖然澳洲棒球發展有一段時間,然而在當地仍不屬於熱門運動,運動細胞好的小朋友,可能會優先選擇從事板球、橄欖球、網球、游泳等運動,反應在澳洲棒球聯賽單場平均觀眾人數,約在1,000人左右,並不算多。
綜觀上述,澳洲棒球聯盟比較趨近於「半職業聯賽」,嚴格來說並不能算是真正的職業聯賽,而且大聯盟在澳洲出資成立棒球聯盟,除了推廣棒球運動,最大的利基仍是選才,把澳洲當地棒球好手挖到小聯盟培養,
同時,澳洲棒球協會認為,當地棒球人才不夠多、市場不夠大,不足以支撐6支球隊打長達8個月的職業聯賽,更重要的是,11月至2月小聯盟球員和教練才有辦法來到澳洲,如此一來,澳洲球員才有機會打更多高強度的比賽提升球技,教練團加入幾名具有小聯盟資歷的教練,也會帶來許多新的棒球資訊及觀念,有助於澳洲棒球水準整體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