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羅河是我見過最美麗的河流之一,她穿越無窮盡的沙漠黃土,仍然深邃碧藍。尤其離開孔翁波,進到亞斯文一段時,河水更藍,而黃土彷彿也暫告退位,這裡有更多青蔥翠綠、水草豐美,確實讓人驚賞不已。 這裡雖在沙漠,卻聞嗅不到燥熱之感,反倒徐徐清風迎面撲來,像是春天的感覺。連我乘坐的遊輪,都配合演出地播放了較為慵懶的音樂,緩緩徐徐,聽得人神色迷離,極度放鬆。和中部的國王谷比較起來,像是進入另一個時空之感了。 不久,還見到叢叢沙洲,散佈在廣闊的尼羅河水中,莎草、蘆葦青翠而生,數不清的飛鳥、水禽悠遊飛翔其間,閃動白色羽翅,其為活潑。另外,亞斯文最著名的三角白帆,更隨風航行其間,眼前風光如畫卷展開。我突發其想,如果中國元朝的黃公望有緣遊覽亞斯文,應該也會創作一幅比美《富春山居圖》的佳作吧! 其實,亞斯文自古以來便是埃及最美麗的地方。植物特別豐茂、河水特別碧藍、氣候特別溫和。或許沒有開羅吉薩的雄強剛猛,也不似盧克索的諸神雲集,但,她的確更適合平凡的生命,安頓的居所。從河岸為數頗多的渡假飯店,可以知道這裡自來就是渡假的勝地。尤其有名的是「冬宮飯店」,三層樓高的磚紅色建築,帶維多利亞式風格,卻又不那麼細膩繁複,氣派而從容地矗立在尼羅河岸。百年前開始,英國、法國、美國這些國家的有錢人、爵士,最喜歡下榻於此,例如曾挖掘圖坦卡門墳墓的霍華卡特就曾住在這裡,是間超級有名的飯店。 風光美、飯店多,自然觀光業興盛。遊客到亞斯文時,通常會在這裡搭乘亞斯文最典型的三角帆船!一覽尼羅河之美。自古以來,埃及人就是用這種帆船當成交通工具,只需搭起一面三角帆,便可借著尼羅河水風力,暢行無阻,完全不必藉著馬達電力,但卻能享受暢快的速度感,甚為有趣。 三角帆船大約長七、八公尺,靠近船頭三分之一處,是高大的船桅,高度是船身的兩倍,穩穩紮紮地一大面風帆布,足以吃進許多的風力,有源源不斷的動力來源。這種帆船約可乘坐二十餘人,但絲毫不會令人覺得船身不穩。相對地,上船後還有一種令人驚訝的穩實感,深知它可負重不少,讓人放心。 掌船者有二人,一人應是船長,他坐在船頭,跟你介紹亞斯文的風光。另一人為舵手,他仔細地掌舵,控制船隻前進的方向與速度。掌舵時,雄渾優雅。雄渾在於,有時遇到風力不足,或風力太強時,又或是遇到周遭有它艘三角帆船時,他總要使盡全身力量,保持船隻前進,也避免與他船擦撞。舵手全神貫注,有一種男人的陽剛美;優雅在於,當風力極其順暢時,舵手只輕輕撫著舵槳,彷彿在休息般,只眼睛餘光略略飄向前方,輕鬆不已。有時,他輕輕讓布帆擺動,順著風力,帆船一下便忽地前進不少,輕忽滑划,在尼羅河水上劃出一道優雅水痕,則又是像是藝術的境界了! 航行順暢中,船夫也開始唱起船歌。那船長從艙板下方,拿出埃及的民族樂器,簡單的木框邊牛皮小鼓,以手擊鼓,唱著節奏分明,充滿陽剛味的埃及歌謠。我當然聽不懂歌詞的意思,但覺得那一定在歌頌生命的美好,大藍天下,清碧水上,快樂地過著每一天。 船夫著一襲白色長袍,這也是埃及人的傳統服飾。有時,歌唱到興致時,船夫也跳起舞來,也一樣充滿節奏感,身上的白袍,與同是白色的船帆,形成有趣的對照。通常,遊客至此也會跟著啍歌起舞,融入其中。或許,這就是古埃及的美感吧!難怪歐美人喜歡來這裡渡假,這樣的時光,身心都舒暢了起來! 不過,和古埃及略為不同的是,眼前的船夫畢竟是生意人,為求生存必須做觀光客的生意,因此,他們在唱歌跳舞之餘,也沒閒著賺錢。歌舞完畢,便收起板鼓,另從艙板下取出一些紀念品,賣給觀光客,多少也賺一些外快。 紀念品很尋常,例如木雕的駱駝、種子或玉石串成的項鍊等,是埃及到處可見的小東西。不過,此時氣氛較佳,微風輕暢,雖然臺灣遊客仍習慣性的殺價,但笑聲還是多了點。看來,因為亞斯文的風帆給了大家愉悅的經驗,所以許多人出手也就大方了些! 就這樣,我們的三角帆船悠雅地航行在尼羅河中,穿梭在沙洲水草叢中,難得的美好經驗,讓人產生執著的留戀心情,覺得這樣一路航行下去不是很好嗎?至此體會,原來生活的美好,不過如此罷了!幾天的埃及行程,明顯知道尼羅河邊的水草人家經濟條件不是很好,但我突然覺得他們大部分人是知足的。亞斯文河岸邊的小孩,此時就脫盡身上衣物,一下竄入水中,一下又笑聲冒起,燦白白的陽光,我覺得他們倒比臺灣小孩健康了。 我又想到了《詩經》的〈蒹葭〉一詩,這首詩寫於三千年前左右的中國秦國。秦國本來就是位於華北西方,地理條件較為嚴苛慓悍,許多土地也有著滾滾的黃沙大漠風光。然而,在這片土地上卻出現了「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飄忽朦朧美感,這不與亞斯文有點類似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