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抵達埃及中部的「盧克索」了!飛機在盧克索機場降落時,眼前心中只有一個「亂」字了得。行李不見的、塑膠袋被掉包的,所在多有。很難想像,這塊土地在三千多前可是嚴整有序,每天都在穩定狀態中,不會出差錯的。 三千多年前的這段歷史,埃及學家們稱它為「中王國」,稍後又有強盛的「新王國」,幾個偉大的法老王,結束了一個混亂的時代,在這裡開基創業,創造了一個可以跟金字塔王朝相提並論的時代,有名的法老王很多,例如門圖荷太普二世、門圖荷太普三世,他們是中王國強大的領導者;還有阿蒙霍特普三世、圖特摩斯三世、拉美西斯二世,他們是新王國響噹噹的人物。 在埃及中部旅行,就是看這些法老王建築起來的永恆與偉大。 當我的車子離開機場時,約略可以感受為什麼古代法老王要在此奠基立業?此地雖仍是沙漠地,但黃沙中顯見不少青翠,綠油一片,大河尼羅貫穿而過,細小的支流與溝渠也讓這片土地顯得濕潤,無有乾枯。和開羅附近吉薩金字塔區的死寂比起來,這裡更富有生意。 當然,今日埃及畢竟仍落後,以致這片肥美土地,雖然農作豐茂,但座落其上的民居仍顯低矮、散亂,沒有較好、齊整的外觀。加以遠方的風沙仍會吹拂進來,居民也顯得泰半髒污,我沿途經過這片土地,總看見閒著無事的老人、小孩,或蹲或奔,看著每日不斷湧進的觀光客。不由猜想,他們究否知道腳下曾埋藏著千年偉大文明?他們的眼神中,看得出波波的旅人在亂草廢石中試圖尋覓什麼閃爍的輝煌嗎? 我無法思索他們的心,只感覺車子忽然間開進一條產業道路,道路頗寬,兩岸多是農田,偶爾幾戶平矮人家散落其間,和台灣一些鄉下有點類似。然而,在一片較為空闊的泥土地中,兩尊巨像突然衝眼而至,我一時還難以會意,難道,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曼儂巨石像」嗎?這種經驗,在台灣的產業道路旁絕不會經歷。 車子靠右邊停了下來,算是「路邊停車」吧!路的右邊,是幾戶尋常的人家,其中兩三間賣著紀念品,看來,這個地方算不得熱門的觀光景點。可是,三千多年前,這裡應非如此,彼時,阿蒙霍特普三世正處盛世,他在這裡建了一座神廟,更打算將這裡作為自己身後之所,也就是「寢廟」的概念。 如此說來,腳下這片泥土地,當初即是神殿所在,包含塔門、廣場、多柱廳、祭祀殿等複合式建築,極其雄偉。塔門正前方,阿蒙霍特普三世豎立了兩座他的石造雕像,每尊高有二十公尺,一左一右,令前來神殿朝拜的人,先為之仰望,方得入內。 不過,今日所見,神殿已盪然無存,只剩兩尊巨像孤立田中。況且,這一帶尼羅河水泛濫時往往浸漫至此,加以三千年的風霜,其後又有回教徒的破壞,如今阿蒙霍特普三世巨像已殘破不已,五官不辨,四體難認,嚴重的程度只能以「慘不忍睹」來形容。或許,也因為如此殘敗,所以這一帶觀光客不多吧! 但它絕對值得你下車徒步,走近欣賞,且當你愈來愈靠近巨像時,巨像身形愈形高大,阿蒙霍特普三世端坐寶座,規矩的身軀、大腿、小腿,呈現埃及特有的三段式垂直風格。因為本身的雄大,雖然經歷三千多年滄桑,仍然撼動人心。 今天,大部分人稱這兩座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巨像為「曼儂(Mennon)」,倒是離題甚遠。誤會的起因要算到公元前27年,當時一次地震,使得巨像堆疊的石塊產生輕微位移,因為位置恰到好處,當太陽升起,微風初拂時,便在石塊中發出一股奇異淒長的風聲。當時,古埃及已經近於歷史的尾聲,進入托勒密時期,埃及已經希臘化,所以,人們早忘記阿蒙霍特普三世是何等人物?他們從希臘神話中,找到了曼儂,那風聲,就像曼儂在呼喚他母親的聲音。 從此,人們皆稱這兩座巨像為「曼儂」,直到如今。後來,有個考古學家:塞伯特米歐.塞維諾,曾經修復兩座巨像,從此不再發出聲音。但曼儂的名字穩固不移,人們只認得希臘的曼儂,忘了埃及的阿蒙霍特普三世,這對阿蒙霍特普三世是有些不公平了。 我走到阿蒙霍特普三世的身旁,抬頭望著二十公尺的高度,真是不同凡響啊!突然間覺得自己的渺小,相對感受歷史的巨大。阿蒙霍特普三世五官模糊難辨,但他似乎還借著這些頑固的石塊而活了下來,看著一代又一代前來他的腳下的世人。 因為遊客不多,在這裡可以很自由地跟阿蒙霍特普三世合照,站在兩座巨像之間,留下身影,鏡頭裡非常乾淨,只有你和阿蒙霍特普三世而已!唯一來礙眼的,是這裡有個埃及老翁,他在你入鏡的時候,會走來你身旁,微笑示意,意欲一同入鏡。我想,這老翁是來此要點小費吧!在埃及,這小費的文化,四處如影隨形,此且不表,待我以後再寫一篇札記哩! 倒是不知道阿蒙霍特普三世怎麼看待這位小費老翁?是同情?是悲憫?還是有點啼笑不得?然而,三千年的風都吹過去了!我想,阿蒙霍特普三世還是淡然視之吧!就如他當初背後的宏偉神殿,如今不也都只剩草泥罷了!在歷史的氛圍中,一切都如此不干緊要了。 或許,來埃及,就在這裡逡巡一圈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