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北京這樣的千年古都,新舊交雜的城市風貌,不僅是最大的特色,也是最有魅力之處。「老北京」和「新北京」同時呈現在當下的時空中,有衝突、有混亂,也有獨特的美感。其中胡同和四合院,正是老北京的重要象徵。一般認為「胡同」一詞的來歷,是因蒙古語「水井」的讀音與胡同類似,水井又是人群聚居處必備的資源,逐漸演變為住宅區的代稱。元代將整個北京城規劃為棋盤型,街道幾乎都是東西或南北走向,少有彎曲者。這也是因為中國傳統民居四合院大多坐北朝南,通道就形成了東西向的胡同。 曾經,北京是個「胡同多如牛毛」的城市,小小窄窄的巷子交織穿梭,市井氣息濃厚,構築成北京最典型的特色。但隨著都市不斷更新,大量的胡同、四合院被拆除,如今,放眼望去幾乎都是高樓大廈,胡同反而成了稀有的街景,還得費心去找,殊為可惜。不過胡同民居當然也有缺點,屋內不設廁所就是最大的困擾,只好設置大量的公廁因應,對注重隱私的現代人來說,著實不便。但四合院可以整修,卻不一定要消滅,畢竟這是北京有別於其他國際都會的重要特色之一。 漫步胡同推薦路線 基本上,北京的胡同集中在二環以內的老城區,三環以外就少了。這裡推薦幾條Sindia走過的路線: | 牆垣式大門 多為一般平民百姓使用, 門面簡單樸素,僅在院牆 上開一大門,上部做清水 脊、元寶脊、鞍子脊等造 型加以裝飾。 | 走漫步胡同推薦路線 基本上,北京的胡同集中在二環以內的老城區,三環以外就少了。這裡推薦幾條Sindia走過的路線: 東單北大街→西總布胡同→外交部街 東單地鐵站為出發點,沿東單北大街往北走,街上最顯著的建築是協和醫院。這家醫院名氣挺大,它的醫療水準在大陸算是數一數二,慕名而來的病患非常多。協和醫院對面有一片紅磚牆,牆內好幾株巨大的老樹頂天而立,散發出幾許幽靜的氛圍,一看就覺得很有歷史風韻。走近一瞧,原來這叫「協和醫院別墅區」,是當年出資興建協和醫院的美國洛克斐勒基金會一併興建給醫學專家住的。可惜這一片美好風景並不對外開放,只能隔著紅磚牆揣想裡頭西洋式的斜屋頂、煙囪、屋內的壁爐,所構築起來的洋樓風情。 | 紅牆內是協和醫院別墅群。 | 西總部胡同 順著協和醫院別墅區的圍牆彎進一條巷子,與東單北大街完全不同的面貌,這裡是西總布胡同。做為北京歷史最悠久的胡同之一,這裡與許多歷史事件和歷史名人相關,例如引爆八國聯軍的導火線事件—一名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被一名清朝神機營軍官恩海擊斃,就發生在總布胡同西口。當年清朝為息事寧人還被迫立了一個紀念碑,但多年後因此碑有喪權辱國的意味,已經改名且移到故宮旁的中山公園了。 外交部街 回頭走出西總布胡同,往北一條巷子,是「外交部街」。這裡最顯眼的建築叫「迎賓館」,門口有兩隻石獅,兩邊分別有兩根愛奧尼克樣式圓柱,中西合壁意味濃厚。迎賓館最早是為了迎接德國王儲訪華所建,後來成了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的地點,孫中山也曾在這住了20幾天,後來成了北洋政府的外交部所在地。不過,如今的門面是北京政府幾年前依照老照片復原的,1908年所建的迎賓館主體,已經不復存在了。 |